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南马高中2010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南马高中2010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红晕(yùn) 筵席(yàn) 夙(sù)遭闵凶 尘泥渗漉(shèn)
    B.床蓐(rù) 栖息(qī)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嗜书成癖(pì)
    C.逋(bū)慢 禾黍(shǔ) 呱呱而泣(gūgū)犹蒙矜(jīn)育
    D.余荫(yìn) 嫉妒(jì) 栉风沐雨(zhì) 终鲜(xiǎn)兄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揩拭 青霄 狼藉 蝇头微利 B.暮蔼 寒喧 蜗角虚名 萧瑟凄冷
    C.弃掷 斜晖 去逝 举案齐眉 D.厮守 把盏 金榜提名 喁喁私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水平的日益滑坡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
    看到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沿未太晚。
    B.魔术师刘谦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不过世间没有神仙,魔术师的表演往往
    是故弄玄虚,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揭秘以后不要有被骗的感觉。
    C.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现场交流暨研讨会上,一个数字令
    人触目惊心: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
    D.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后的那种振聋
    发聩的声音,那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学生就业率为何要造假?恐怕不仅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
    到某个专业的生死存亡,它更是为了面子,为了社会声望。
    B.“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
    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C.今后,各地要严格执行《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
    退休人员参保所需资金,中央财政不再给予补助。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
    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5.下列句子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 见狱吏则头枪地 关木索,暴肌肤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其次诎体受辱 子非三闾大夫与
    C.却告了相思回避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及罪至罔加 则仆偿前辱之责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6.下列各句中点字词不全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其次不辱身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臣欲奉诏奔驰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吾家读书久不效
    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制稍异于前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2题。(12题6分,其它2分一题,共1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相称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诚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通其道 通古今之变
    B.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C.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下至于兹
    D.不能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10.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
    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当作为著书
    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
    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常沉郁悲痛的感
    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10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等单位发起的网络签名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重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浮躁。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在我看来,中秋文化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文化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事实上,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2分)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
    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
    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