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高二10月考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暴殄天物(tiǎn) 婢妾(bì) 粳米(jīng) 鞭挞(dá) B.满目创伤(chuāng) 饿殍(piǎo) 关卡(kǎ) 优渥(wò) C.呼天抢地(qiāng) 缧绁(léi) 菲薄(fěi) 愤懑(mèn) D.未雨绸缪(miù) 刀俎(zǔ) 倜傥(dǎng) 裨益(bì)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B.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C.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达到顶峰,实现了对生命极限的又一次挑战。 4.将下列句子重排列,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②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应该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③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生活。 ④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的最好例子。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注】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比喻 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借 C.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 并、合 D.宏为人谦柔畏惧,不求苟进 苟且,随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7.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 (3分) ①世善农稼,好货殖 ②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 ③遗令焚削文契 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 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 A.①③⑦ B.③④⑥ C.②⑤⑦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樊宏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常以前车之鉴来告诫子弟,要谦恭谨慎,富而不骄,贵而不傲。 B.樊宏的志行体现在王莽末年,义军纷纷起事时能善待赤眉军,并能舍弃亲情,留在赤眉军中。 C.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的戳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瞻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临死时烧了债务人所有的借据。 D.樊宏在重病中还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所以请求皇帝收回寿张,更换小乡亭作为子孙的食邑。皇帝终究没有答应。 9.翻译与断句。(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4分) 舟泊嘉鱼县,访李给事景鲁。……时刘、哱初平,倭报甚警,景鲁慷慨谈兵,因讯近日人才。余 曰 人 才 吾 不 能 知 第 有 一 切 喻 仙 鹤 能 为 台 榭 点 缀 光 景 然 决 不 能 耕 田 负 重 猫 能 护 衣 箧 鹰 隼 能 致 野 味 然 不 能 禁 其 食 腥 噉 膻 通 此 则 满 世 界 皆 人 才 矣 景 鲁 亟 赏 之。明日,游近城诸山,山石枯梗,山树森劲。水直行山下,无纤毫纡屈,大约俱类景鲁之为人。留二宿,始别。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浣溪沙 从石楼、石壁来邓尉山中 清 郑文焯①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注】①郑文焯字小坡,一字叔问,号大鹤山人,旅食苏州,为巡抚幕客,四十余年。 (1)本词上片写景具有特色,请从动静、色彩两方面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叙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园林美与昆曲美 陈从周 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从此便开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①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濯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门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美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 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从前拍摄“苏州园林”,及前年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我都建议配以昆曲音乐,获得了成功。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听榭、水阁,都是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小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缱”。“观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如今国外自从“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昆曲热很可能不久也便会到来的。 昆曲之美,不仅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几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我记得在“文化革命”前,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们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有声有色。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为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点吧!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崩嚓嚓”,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崩嚓嚓”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 【注】顾曲:欣赏音乐、戏曲。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园林与昆曲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明白人可以从中悟出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真谛。 B.国外“明轩”建成后,国外的昆曲热不久将会继中国园林热之后而出现。 C.“观之不足由他缱”正是含蓄不尽的中国园林精神,暗合昆曲重以婉约含蓄移人的特点。 D.“水磨调”是昆曲的一种,曲调要经过反复推敲,要抑扬有致,不宜草台表演。 E.中国园林高低起伏,藏隐动静,富于节奏,使其意境像一首诗,一幅画。 13.从全文看,不能证明园林与昆曲有不可分割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园林艺术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 B.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造花厅或水阁兼作欣赏音乐、戏曲之所。 C.“苏州园林”的拍摄和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都是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 D.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请作者去讲中国园林,提高学生戏剧外的修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