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3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近视率平均达40%。照明协会专家指出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未雨绸缪。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某市最近出台并实施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B.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熟悉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C.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
    D.为完成2006年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的比赛任务,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组织国家女排集训。
    3.朗读诗歌,要读出一种节奏美、韵律美,下列句中对节拍的把握准确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亲朋/无一/字 D.纵/豆蔻/词工
    4.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佳期兮夕张 期望 B.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
    C.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要 D.可怜光彩生门户 怜悯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B.善刀而藏之
    C.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D.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戍率叫,函谷举 B.客初至,不冠不袜
    C.苦为河伯娶妇 D.栗深林兮惊层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②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③,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相:辅助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成:魏成子。璜:翟璜。②阙:宫殿,引申为朝廷。③钟: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臣何以负于魏成子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①居视其所亲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①寡人之相定矣 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指出魏成子可做相的一组是( )
    ①魏文侯谓李克曰:“……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②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③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④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⑤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⑥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牢记“国乱则思良相”的训诲,非常重视择相之事,并能听取李克的意见,虚心纳谏,确定魏成子为相。这是值得称道的。
    B.魏文侯平时对大臣疏于考察,不明实情,故面临择相心中无数,一筹莫展,只得听取李克的意见,致使翟璜有功而落选。这是不足为训的。
    C.李克不徇私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突破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的古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择相标准,关键是察其行。这是难能可贵的。
    D.翟璜在李克的启迪下,能够正确对待魏成子任相而自己落选之事,并且自责见识浅陋,答话失当,愿做李克的弟子,也是受人欢迎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临事勿让。(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三人者,君皆师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11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8分)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1.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
    中国的月亮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幸的是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城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没了吧。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师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明月”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沙”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注:《中国的月亮》是台湾散文家予敏的作品,有删节。)
    13.“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中的“矿石味儿”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全文看,中国的月亮有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