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恬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4.请根据作者对《寒江独钓图》的解读,结合上下文中的句子,写出“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的“闹”字的几种含义。(6分) 答: 15.文章第三段,“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形”,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答: 16.文章第五段,“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根据上下文,解释“生命的诗情”的含义。(6分) 答: 17.作者赏雪时联想到哪些东西?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15分) 18.将下列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去。(6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严明的。④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⑤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⑥何故?⑦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⑧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⑨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应删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 19.将下面的备选文句分别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使文段语意清晰连贯。(5分) ①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 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 ②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 ③一片一片颜色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 ④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地,在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 。田亩间分成红绿黄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 , , ,这样的景致,晴天固然极好,雨天想来也必定神妙! 答: 。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个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答: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文体为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泾:jīng C.刹:chà D.煞:shā) 2.C.(A.汇:会 B.屈:曲,D.声:生) 3.C.不能用来说速度。 4.B.(A.句式杂糅,删去“发挥建设性作用”,C.缺“推出”的宾语“措施”,D.“心理素质”不能作后两句的主语。) 5.C.(其他各项对于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都不够完整,有所遗漏) 6.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与玉“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没有因果联系,原文说的是“由于玉的直观美……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 7.A(“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社会内涵”不全面,因为玉器除了“人工之美”即社会美外,还有“天公之美”即自然质地的美) 三、 8.B(不顺,仕途困境) 9.D(①对那些考虑事情不周只凭意气用事的内外朝臣的批评;②分析阻止刘裕的后果;③崔浩的建议、主张;④分析阻截刘裕军队,北寇会乘虚进击;⑤是一个比喻句,不是具体的理由,⑥分析即使刘裕得胜的利害关系) 10.C(明元帝并非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而未作采纳)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就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常常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北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令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在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得以西去。”内廷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还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急躁冒进阻截晋军的人,实际上是不顾后果。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粮食又缺乏,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遭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然后发兵堵住他们的东归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败。明元帝对不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四、 11.(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左右”、“以”各1分,另外两句的句意各1分) (2)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纵”、“悬”、“彼”、“斗”各1分,后一句判断句1分,句意1分。) 12.答:(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3分) (2)“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1分)。这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1分),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1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13.(一)(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梧桐更兼细雨 (3)气吞万里如虎 (4)清泉石上流 (5)沧海月明珠有泪 (二)(1)杨柳岸晓风残月 (2)出师一表真名世 (3)又岂在朝朝暮暮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冷月无声 14.表层的意思是溪泉正在漾动,芭蕉正在挺立,舟子正在垂钓,鱼儿正在流动(2分)。总之,雪天的凄冷,反衬人心的温热,雪野的空旷,凸显生命的充实(1分)。深层意思是虽然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寂寥,然而我们从中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3分)。 15.环境由于雪的覆盖而变得纯粹(2分),人受这种纯粹的影响(净化),更容易激起对美好的人与事的联想与回忆,也能有更好的心境去深入体悟其中的丰富内蕴(2分)。(意思对即可) 16.在承受进而战胜孤寒寂寞的历程中所展示出的顽强不屈的生命活力。(在与孤寒寂寞作斗争的历程中所体现出的灵魂的挺拔、意志的不屈。)(答到“在承受进而战胜孤寒寂寞的历程中”给2分,答到“顽强不屈的生命活力”或“灵魂的挺拔、意志的不屈”给4分,意思对即可) 17.(1)分条概括:国画里的留白;柳宗元的《江雪》;有人说的原话;北宋书院的画作;《寒江独钓图》;明人胡应鳞的点评。(答对三点给3分)(2)作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赏雪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文章的诗情哲理。(3分,每句1分) 18.应删去的两句是③⑦。(每对一个给3分) 19.②③①④(全对方能给分) 20.书法、意象、体味、神髓(对一个给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