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广东高州市大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广东高州市大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一、二、三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 )
    A.窠臼(kē) 铜臭(xiù) 炮制(páo ) 泾渭分明(jìng)
    B.跻身(jī) 公姥(mǔ) 翘首(qiáo) 为虎作伥(chāng)
    C.刹那(shà) 恪守 (kè) 粗犷(guǎng) 浑身解数(xiè)
    D.症结(zhēng) 煞尾(shà) 瘦削(xuē) 雕栏玉砌(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兵秣马 仗义执言 执迷不悟 融汇贯通
    B.委屈求全 世外桃源 长年累月 出奇制胜
    C.精兵简政 脍炙人口 高潮迭起 谈笑风声
    D.真知灼见 功亏一篑 徇私舞弊 披星戴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
    B.今日的北京,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立交桥四通八达,这与当年的小胡同、四合院真不可同日而语。
    C.东方大学在短短的四年内就以2亿元自有资金获取13亿元的巨资利润,这种惊人的速度确实是匪夷所思。
    D.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一向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作用,支持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B.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表示,已经派出官员对有关设施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受到破坏。
    C.本市某医院于前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D.刚过了18岁生日的神奇小子丁俊晖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在世界职业台球巡回赛中,战胜了前世界头号球手,为中国体坛和世界台球界书写了一个神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9分)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一种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也是一种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更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还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面关于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要素,其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6.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统治者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密切相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暇,音感清脆悦耳,能够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 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人工之美”即社会美。
    B.中华民族一直都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一致认同“玉”的文化内涵。
    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崇敬的情感。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砍斫器侧重突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玉器表现出的多种美学要素则侧重于玉器的艺术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节选《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泰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
    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
    C.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意:意图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 。
    13.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两题任选一题,5分)
    (一)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二)
    (1)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2)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17题。(22分)
    雪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是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