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存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下列名句(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4)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
    (6)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2分)
    静夜思(朱铁梅)
    ①停电了,周围一片黑暗、沉寂。
    ②这是冬日的傍晚,本是华灯初上家家丝竹乱耳户户饭菜飘香的时刻,但不期然的停电打乱了这一切。一个按照惯性轰轰嚷嚷运转的世界骤然停止,静了下来。做什么呢?我突然发现整天风风火火生活在电中的人们一旦电断是多么的手足无措、百无聊赖。睡觉?不,才只有六点半。我只好坐在了窗前。
    3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干枯的黄叶疏疏朗朗占满了整个窗际。底子,是冬日里苍茫的暮色。夕阳熟透了的橘红散漫开来,和着天空那一汪水晶蓝涂抹出一方晶莹剔透瑰丽的夜空。起风了。宁静得近乎神秘的夜空被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子分割开来,斑斑驳驳,摇荡成一片片美人飘飞的裙裾,在风中沉醉地歌着舞着。
    ④忽然生出一种幽远宁静的感觉,恍若隔世。小时候,没有电的夜晚,总是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地看月亮,看星星。春天太招摇,夏天太吵闹,秋天里夜空太远太高,独独爱上冬天,爱它尘埃落定般的清凉和寂寥。
    ⑤古人在没有电的夜晚如何度过呢?
    ⑥“危冠广袖汉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位清幽的女子独步闲庭,以钗击竹,在丁丁当当的击节声中自自在在地歌唱,清歌一曲,如水般流淌在清凉的夜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位悠然的雅士,在梅子黄时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静听蛙声一片,抚弄棋子,在跳动的烛光中静候友人来对弈。其实,客来与否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自然的声息中从容地安顿着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伴一盏孤灯读书,或如现在的我,静坐窗前,看,听,或者冥想自然。我曾经惊讶于他们对于“窗”这个意象的挚爱。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但在他们,却要竭尽巧智,把窗塑造得千姿百态,再绘上飘香的花儿,游走的鱼儿,翩飞的蝴蝶,活泼泼,鲜灵灵,尽态极妍。倘还不尽兴,索性开它一面“景窗”,尽去雕饰,纯归天然,让活生生鲜亮亮的自然万象一股脑儿涌进来,填个满窗满眼。在他们笔下,窗更是被赋予了无尽的情韵与内涵。他们或取窗作意象,或用窗为名字——“绿窗”、“草窗”、“竹窗”、“淡窗”、“轩窗”……南宋词人吴文英更自号“梦窗”,梦与窗相连,窗外是绿色满天,一川烟草,茂林修竹,落花无言,窗内是“梦阔水云窄”,窗外的自然与梦中的世界就这样透过窗这一众妙之门浑成一片“绿满窗前草不除”,他们沉醉其间,也便会这般珍视,把这一切呈给自己的窗。
    ⑦“电来了!”周围一片沸腾;被阻断已久的电流像冲决堤坝的洪水,以更强劲的力量撞击着眼睛,把每一个角落照得雪亮。因为双眼一时无法适应这灼热的明亮,我赶忙把目光投向窗外——呀!天地间漆黑一片,飘舞的黄叶和斑斓的夜空魔术般消失殆尽。我下意识地拉灭灯,再看,美丽如梦幻般再现,叶子依然在飘,夜空依旧绚烂。我猛然警醒,人类发明了电,在我们把自己照得雪亮的同时,自己以外的世界却黯然失色,失去了原初的美和鲜艳。中心越明亮,中心以外的世界便越暗淡。每天被“巧夺天工”的人造像浸淫着的眼睛再也无心、无暇、无能力去看鲜活的自然。
    ⑧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⑨楼道里一如既往地飘出有些古怪的邻居某王老师每天此刻必放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其中杜丽娘的唱段——“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该看新闻了,我恋恋不舍地打开了灯。
    (选自《散文百家》07年第9期)
    10.作者在文章第③段描写窗外景色的用意是什么?(6分)
    11.古人挚爱“窗”这个意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
    (2)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13.文章以听王老师《牡丹亭》和看新闻结尾,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中新网北京站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媒体。
    B.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C.3G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D.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在思想上。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庆60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等网站,纷纷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称赞和对新中国60岁生日的祝福。
    B、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市人民政府摘取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他们首次跻身此项殊荣。
    C、你不可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站在巷头鸡皮鹤发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D、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没有一两首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
    16.下面一段文字中,引用或化用了不少诗词名句,请指出它们是哪首诗词中的名句,作者是谁。(任写三句即可)(3分)
    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共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根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
    文中“正视事实”中的“事实”指什么?
    18.以下各句来自2004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的一篇述评。“黑”“黑色”在下列语句中有何新意? 请任选三句回答。(3分)
    ①希腊队还在人们一路的怀疑声中一黑到底。
    ②大赛东道主两次败北,希腊队黑了历史。
    ③希腊人一步步坚决地用“黑色”颠覆着欧洲足球的格局。
    ④葡萄牙人一筹莫展,希腊人终于黑掉对手。
    19.下面短文的第二段没有写完,请按要求续写(6分)
    要求:
    (1)续写的文字,不少于50字;(2)至少有一处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3)续写后,三段文字要构成一篇内容完整、中心明确的短文。
    雨伞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着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______________ 。
    现今,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20.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语句,给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句子。(6分)
    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
    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
    , 。”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
    ,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1月9日下午4点左右发生在杭州南宋御街上的一幕。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闹市区,很多好心人都想方设法帮助老人。有帮忙打急救电话的大姐,有递出羽绒衣的商店店员,还有在老人不愿去医院而让老人进店休息的老板……但在这些人施援手的同时,现场也有人“善意”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结果,老人一直躺在地上,直到120急救车到达。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