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
    ②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③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那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④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们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⑤它有些像睡。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就像纸页与人的灵魂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⑥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⑦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⑧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⑨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
    ⑩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得就慢。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
    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6.文章开头一段“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有什么作用?(4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3分)
    (2)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3分)
    18.文章为什么在第八自然才点出“阅读是一种孤独”这一主旨?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虽然说“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但她还是用“吃”“睡”“搏斗”等生活现象来作比喻,生动而形象地阐述了阅读的特点和作用。
    B.在本文作者看来,与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不同,真正的阅读不是共享而是独啜。
    喧嚣的人海和灯红酒绿的闹市中是不可能存在真正的阅读的,因为你不可能静下心来进行孤独的阅读。
    C.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经过大师研磨后的精品,因此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像享受满汉全席一样吞下它。
    D.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因为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撞击,你从中获得了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六、(10分)
    文化经典阅读(6分)
    20.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注】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经常。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 , ”,孟子认为君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 ”。(用原文回答)(3分)
    (2)以上两个选段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答: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说明材料的主旨。
    (4分)
    ①从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竟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400多次,留下了一部有海无防的苦难历史。
    ②100多年前,在中日海战中,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创深痛剧,刻骨铭心……
    ③15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曾经辉煌的东方大国江河日下,国势衰微。
    答:
    七、(60分)
    22.以“起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 2.C(A. 收讫、弱不禁风 B. 告罄、兵荒马乱、无缘无故 D.悬梁刺股)
    3.C(A.表示约数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五”与“六”间的顿号删去。B.括号移到“元夕”后D.“交际”前分号改冒号)
    4.B(A.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不孚众望暠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此处使用不当。B.身:亲身;体:体验。身体力行意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C.喜结金兰:高兴地结为兄弟姐妹,不能指夫妻。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使用不当。
    5.B(A“多”和“左右”矛盾;C语序不当,“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D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
    6.【答案】D。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B、C三项都只是概括具体的某些方面,属于范围缩小和表述不准确。
    7.【答案】B。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说的是生物中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属于游离题干,答非所问。
    8.【答案】D。【解析】考查根据原文推断。“自由改变”属于言过其实,范围扩大。
    9.C(释:释放。)
    10.C(A.然:①连词,译为“可是”;②代词,译为“这样”。B.所:①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此处和“惜”一起译为“所珍惜的”;②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相当于“被”。C.也:①②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D.则:①连词,表条件关系,与“惟”一起译为“只有……才”; ②副词,译为“就是”。
    11.B (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围绕“君子之朋兴国这一思想”提供的信息,推敲各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运用排除法,和选项加以对照,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如本题中①是说小人之伪朋,⑤说的是“朋党之论”祸国。根据①可以排除A,根据⑤可以排除C、D,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2.C(“舜被朋党所欺”错,应该是“舜被称为圣人”。
    四、13.略
    14.(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2分)
    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2分)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归好表达。
    15.(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①善假于物也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青青子衿
    五、16.(6分)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带给人们的多种多样的复杂感受;(3分)领起下文,展开对阅读感受的具体描述。(3分)
    17.(4分)(1)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往往不如作者缜密和深刻,但通过与作者的交流、碰撞,我们思维的力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2分)
    (2)人在快乐的时候,很容易失去冷静的心态和客观的视角,对名著当中所包含的真知灼见往往就会视而不见。(2分)
    18.(4分)文章前七个自然段对阅读进行了通俗形象又富有感情的解读,使读者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向往和期待之情;(2分)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提出“阅读是一种孤独”这一主旨,更易于广大读者理解接受。(2分)
    19.(6分)CD。 (C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推断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毫不费力”错)
    六、20、(1)(3分)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寒之者  (2)(3分)
    答案示例:为人处事贵在向善有恒,坚持不懈方有所成,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21.蔚蓝色的海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怆。
    附:参考译文
    臣听说“朋党”的说法,是从古时候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辨别它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罢了。大凡君子和君子,因为道同志合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但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朋党。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爱的是利禄,贪的是钱财。当他们私利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拉拢作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完了交情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对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护。所以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信奉的是道德和义理,实行的是忠诚和信任,珍惜的是名誉和节操。(他们)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道同志合,互相促进;(他们)用这些来服务国家,就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也就安定太平了!
    唐尧时候,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结成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结成一个朋党。虞舜辅佐唐尧,斥退四凶结成的小人朋党,引进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治理得非常好。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一同在朝做官,互相称赞,互相推让,共二十二个人结成一个朋党,而舜都任用他们,天下也因此治理得非常好。《尚书》上说:纣王有千万个臣子,便有千万条心;周有三千个臣子,却只有一条心。“纣的时候,千万人各有不同的心思,可以说不结朋党了,然而纣却因此亡了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兴盛起来。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的名士视为“党人”全都囚禁起来。等到黄巾军起事,汉室大乱,后来才悔悟,全部解除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局势已经无法挽救了。唐朝晚年,逐渐兴起朋党的争议,到昭宗时,把在朝名士都杀了,把有的人投到黄河里,说:这些自称为清流的人,可以把他们抛到浊流里去(让他们变成浊流)。暠而唐朝也就灭亡了。
    那些从前的君主,能够使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成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献帝;能诛杀清流朋党的,没有哪个时代比得上唐昭宗时代。然而,都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因而灭亡了。彼此互相称赞,互相谦让,没有一点疑心,没有谁比得上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并不怀疑他们并且都任用他们。可是后代的人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蒙,反倒称赞舜是智慧超群的圣人,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时代,把他的国家的臣子三千人全部合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朋党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没有比得上周朝的,可是周朝因此兴盛起来,那是因为好人虽很多却不会嫌多啊。
    唉,这些治乱兴亡的历史事迹,做君王的很可以作为借鉴了!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也很少了,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他虽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对它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时间内经常去走才能成为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茅草就会堵塞住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