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A选项说“诗人……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不准确。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此项的说法是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失当。
    答案:A
    第Ⅱ卷(共70分)
    三、(11分)
    1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4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直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能将“!”写成“?”。)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能将“!”写成“。”。)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能将“:”写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泰山不让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2) 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答案:(1)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诗歌鉴赏(19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足见此两句所抒之情感人至深。它们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虽然是对两句的分析,实际上应照应全诗作答。这首词是绍圣四年(1097)秦观在郴州旅馆作的。绍圣初,秦观以旧党关系,在朝内很受排挤,一再贬谪,削了官职,远徙郴州。就在这种情况下,秦观写了这首词,以抒发自己凄苦失望的情绪。
    答案:首先对郴江绕郴山一去不返的自然景象和具体形象,赋予象征比喻之意,借以抒发远谪思乡之苦,生动传神;其次用“幸自”把自然山水拟人化;同时还用“为谁流下”的反诘语气强调了情感的浓烈程度。
    15.仔细揣摩词意,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分)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时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答案:(1)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请结合全诗简述三、四两句写景的抒情作用。
    解析: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子。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答案:极写原野的空旷与清冷,写天和月似乎与人亲近了,实际上形象地表现不尽的客愁,写出诗人内心无比的空虚和寂寞。(意思对即可。)
    17.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5分)
    南乡子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2分)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3分)
    解析:(1)考查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
    (2)考查重点句子在全词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1)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五、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清点”一般指对物品的清理,在这个话题中,含义不同;②这个话题涵盖的生活面很宽泛,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应与上述提示性材料内容一致;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