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1.上面文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城墙可被利用为现代城市区间的隔离物。 2.自18、19世纪以来,欧美大都市的发展存在哪些弊端?现代的都市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消除这些弊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弊端:(1)都市呈野草蔓延式的滋长状态;(2)市区被密集的建筑物重重包围;(3)市内之枯燥嘈杂,既不适于居住,也渐不适于工作。 方法:将城市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域。 3.文段中“主张保存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18、19世纪以来欧美的大都市因工商业无计划、无秩序、无限制地发展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反面事例,以无可置疑的事实充分证明自己的论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4~6题。 4.丙为什么会遭到丁的驳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说的“平等”从后面的相关论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来看指的是绝对平等,这与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平等(如体现公平的权利、义务、人格、机会的平等)是不同的,如果换成“绝对平等”或“无原则的平等”就严密了。丙由否定这种处事原则到否定人的道德品质,两者联系牵强,语言过头,很没有说服力,因此遭到了驳斥。 5.如何理解“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切竞争游戏的根本法则,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来说都是如此”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这一判断斩钉截铁,很有杀伤力。“最大”一词强调了平等的危害之大;“敌人”突出了“平等”与“公正”的矛盾之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切竞争游戏的根本法则”,强调了竞争的必要性;“根本”更突出竞争的地位;“不论……还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者结论都一样,强调了竞争的适用范围之广。 6.丁对丙的驳斥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内容上说,丁抓住了丙的两个主要错误观点——“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它是最不道德的”,分两段依次进行反驳,层次清楚,针对性强。两段文字从逻辑上看很有说服力,先是敏锐地指出丙把人们公认的“平等”当做贬义词,加以归谬倒推,再指出其否定人品过于严重,进而指出按照丙的逻辑,他自己的做法就是不诚信,甚至无良知。 (2)从语言运用看,丁的谈吐语气强烈,多有讥讽,充满教训、攻击的口吻,将正常的辩驳争论变成了弥漫着火药味的舌战,显得毫无风度,影响了说服力。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一位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在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畅销书。有一位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经常旁敲侧击地攻击女作家的才干。在一次文艺界的聚会上,许多人正在向女作家表示祝贺,那个评论家却说:“您的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能否透露一个秘密。这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呢?” 请你替女作家写几句语言得体的反驳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针对不怀好意的评论家的提问,女作家可以直接反驳他的观点,也可以反驳他的论据和论证推理过程,还可以以退为进,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正确,再用同样的问题回敬他。 答案: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论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是谁替您读的?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慎重(shèn) 阻梗(ɡènɡ) 狭隘(yì) 趋向(qū) B.嘈杂(zāo) 泛滥(làn) 威仪(yí) 船舶(bó) C.恢复(huī) 不妥(tuǒ) 贬义(biǎn) 软肋(lèi) D.薄弱(bó) 雷霆(tǐnɡ) 远眺(tiào) 壮硕(shuò) 【解析】选C。A项“梗”应读ɡěnɡ,“隘”应读ài;B项“嘈”应读cáo;D项“霆”应读tí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网络 举世无匹 选拨 优胜劣汰 B.篑决 庸人自扰 拆除 枯躁嘈杂 C.密集 从善如流 信籁 来龙去脉 D.辨论 明查秋毫 昭告 千锤百练 【解析】选B。A.拨—拔;B.篑—溃,躁—燥;C.籁—赖;D.辨—辩,查—察,练—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实际上,理科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不都作为“特例”而被特招了吗?为什么文学特长生就偏偏不能呢? B.平等在丙那里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了。按照丙的逻辑,那么也可以说“公正是平等最大的敌人。” C.自从18、19世纪以来,欧美的大都市因为工商业无计划,无秩序,无限制地发展,城市本身也跟着演成了野草蔓延式的滋长状态。 D.简略说来,公元1234年元人的统治阶级灭了金人的统治阶级之后,焚毁了比今天北京小得多的中都。(在今城西南) 【解析】选A。B项是不完整引用,把别人的话当做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所以第二个句号应在引号外面。C项“无计划”“无秩序” “无限制”是词语的并列,不是句子的并列,故三者之间用顿号。D项“在今城西南”是对“中都”一词的解释,属句内括号,应在句号之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国大专辩论赛,选手们一个个巧言令色,旁征博引,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B.多年来,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活十分艰难,他一直自我毁灭。他的才华无可厚非;他给世界规范、准则带来的不安也同样无可非议——但一个人是完全无法长期承受这样的高压的。 C.美国国务院2月25日发表年度人权报告,对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人权状况妄加指责。 D.每年春季,沙尘暴以泰山压顶之势轻而易举地进军北京,将离北京只有70公里地方的黄沙,疯狂地向北京倾泻。 【解析】选C。A项“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是贬义词,不合语境;B项“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和事),此处与“才华”不搭配;D项“泰山压顶”比喻压力极大,此处不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少儿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兴趣。 B.9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期待与日本新内阁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增进互信,继往开来,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举行船坞区的改造。 D.有些人主张拆除城墙的理由是因为“城墙是封建帝王的遗迹,城墙作为古代防御的工事现已失去功用,城墙阻碍交通”等。 【解析】选A。B.语序不当,应为“沟通、交流与合作”。C.“举行……改造”搭配不当,应为“进行……改造”。D.句式杂糅,“理由是因为”可改为“理由是……”或者“……是因为……”。 6.下面是从“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中截取的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充出有关的辩论词。 【解析】补写辩论词一定要从辩论词前后的语境中把握双方的观点和辩论特点。从反方“梨子”、“红枣”、“药”的类比中可知下面要说书读得多的害处。从前文正方的辩词和后面反方的辩词可知,横线处正方的辩词应强调读书的益处。 参考答案:“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么,那个人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