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1.对“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鸡鸣》有“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陶潜信手拈来,稍加变化,使田园画面充满了生机。
    B.鸡犬之声相闻,最富农村环境特征,隐隐之中,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
    C.诗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写静的笔法,与陶诗对比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D.汉乐府《有所思》中的“鸡鸣狗吠”也是以动写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
    答案:C
    解析:C.评价不当。
    12.对整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第五、六句总领第二层,概括出对“旧林”“故渊”的恋和思。
    C.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拾取隐居田园的典型情境以突出自然。
    D.诗的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归隐田园后恬然自得的心情。
    答案:C
    解析:C.自相矛盾。既是“典型情境”就非“随意拾取”。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5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选出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的路上长满草,露沾衣服。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获得好收成。
    答案:D
    解析:D.“愿”不是“辛勤耕作只为获得好收成”,而是归隐田园、洁身自好的追求。
    1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用语平淡自然,却将农村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可感。
    C.诗人以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用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就本诗而言,写了劳动的艰辛,也写了归隐生活的乐趣,但后者更多,所以才说“衣沾不足惜”。
    答案:B
    解析:B.以“沾衣”代艰难。不是具体描绘。
    15.比较此诗与课文《归园田居(其一)》,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
    A.一首写归隐生活的愉快,一首写田园劳动的艰辛和宁静恬适的心情。
    B.一首用比喻、对比写归隐,一首用白描手法写耕作。
    C.一首是五言古体诗,一首是五言近体诗。
    D.一首情趣与理想相互映衬,一首平淡与醇美和谐统一。
    答案:C
    解析:《归园田居(其三)》非“五言近体诗”。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步出夏门行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这首诗中的景物有何特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有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解析:“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虽是秋风萧瑟,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17.“歌以咏志”,请简要说说诗人的“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结束当时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进而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解析: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此诗作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蒿里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8.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首领,“群凶”指董卓等。
    B.“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像武王伐纣、刘项灭秦一样灭掉董卓。
    C.“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是说诸军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淮南”句指淮南袁绍扯旗称帝,而北方的袁术也“刻玺”,欲行废帝自立之事。
    答案:D
    解析:应是淮南袁术,北方袁绍。
    19.下面是对这首诗思想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现了作者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蒿里行”是乐府旧题,作者依旧写新辞,语言朴实,是一种写实风格。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上节写“势”多为叙述,下节写“实”多为描述。
    答案:B
    解析:B.是一种想统一国家的愿望,并无篡位自立的野心。
    20.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答案:C
    解析: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故乡远地,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21.读古诗,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
    B.前四句就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秀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宁的痛苦,形象地描写了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趣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都着墨不多,都形象、生动,含意深蕴。
    答案:B
    解析:一诗写少妇空闺之思,一诗写少女怀春之思,其“思”的内涵不同,感情各异。
    22.对《枯鱼过河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
    A.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枯鱼”。枯鱼被赋以人的情感,并借此悲叹自己的不幸以及悔不可及的心情。
    B.后两句的意思是说枯鱼和鲂鱼、 鱼一块写信,警戒世人:进出要小心谨慎啊!这是诗的内质。
    C.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句式,从中可以看见乐府民歌的创新。
    D.这首诗借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遭遇祸患之后悲切警世的思想感受,同时,它富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从中可以看出,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答案:B
    解析:B.“作书与鲂 ”的意思是枯鱼写信给鲂鱼、 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