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近体诗六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近体诗六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隔叶黄鹂空好音(hǎo) 塞上长城空自许(sài)
    B.早岁那知世事艰(nǎ) 两朝开济老臣心(jǐ)
    C.深巷明朝卖杏花(cháo) 锦官城外柏森森(bǎi)
    D.千载谁堪伯仲间(zài) 潮打空城寂寞回(kōnɡ)
    答案:A
    解析:B项“济”应读“jì”;C项“朝”应读“zhāo”;D项“载”应读“zǎ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清泉 山青水秀 喧哗 寒暄 B.寥落 穷困潦倒 寂寞 冷漠
    C.瓜洲 九亿神州 艰难 坚强 D.鱼竿 渔舟唱晚 沧海 苍翠
    答案:A
    解析:A项,山青水秀—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惆怅的样子。
    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父子,引申为有所区别。
    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悲愤。
    答案:C
    解析:C项“伯仲”:指兄弟的次第,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在”动词,存在。B项“先”副词,指事情、时间发生在前后。C项“自”代词,自己。D项“夜”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间;②名词,夜晚。
    5.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C
    解析:C项着力渲染“幽深”之意,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6.下面关于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
    B.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C.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D.凡双数句都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答案:B
    解析:B项,每首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空山”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答案:C
    解析:浣女归而竹喧,划渔舟而莲动。故C项错。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的情绪。
    答案:D
    解析:D项流露出的应是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
    9.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
    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答案:D
    解析:D项,“万里”指“离家万里”,是从横向(空间)着笔;“百年”指“人在暮年”,是从纵向(时间)着笔。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0.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___________环境,主要运用了的___________手法。
    答案: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
    1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