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时训练 (白居易) 1.掌握下列字音字义。 湓pén(江名) 贾gǔ(商人) 思sì(名词,思绪) 舫fǎng(船) 虾蟆há mó 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ōu 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zhāo 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嘈cáo(声音粗重)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醉不成欢惨将别 惨:悲伤 C.钿头银蓖击节碎 节:节拍 D.如听仙乐身暂明 暂:忽然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似乎平生不得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 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④⑤⑥ 4.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6.诗人以琵琶女自况,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慨。关于“我”和琵琶女,诗中写到了一些相似点,对此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二人都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 B.一个是演奏技巧的艺人,一个是欣赏水平一流的听众,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C.一个是誉满京城名伎,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二人都有各自出色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下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流落,二人都有着由盛而衰的遭遇。 拓展性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断。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 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茑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妨。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加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谕诗。诗的标题下,作者注云:“怨旷也。”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而无妻之男为旷夫。这里“怨旷”并举,实际写的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宫廷中的可怜女子。原诗前另一小序说:“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上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1.选出对加线字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时采择百余人 采择:挑选 B.已被杨妃遥侧目 侧目:怒目:怒恨貌 C.耿耿残灯背壁影 耿耿:明亮 D.大家遥赐尚书号 大家:大伙儿 2.选出对下列各句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颜暗老白发断——青春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又生出了许多白发。 B.零落年深残此身——很多年过去了,她们都已春花秋草般的凋零殆尽了,活在世上的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C.妒令潜配上阳宫——被当时专宠的杨贵妃嫉妒,缠着皇帝把她发配给上阳宫。 D.梁燕双栖老休妒——因为幽闭深宫,青春已逝,所以虽见梁燕双栖而不再羡妒。 3.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出上阳宫豪华、热闹的环境和老宫女十分悲苦的身世。 B.“忆昔”以下八句,转入对往事的追亿,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被胁迫离家入宫后又被打入冷宫的悲惨遭遇。 C.“秋夜长”、“春日迟”两节,以两个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 D.“今日宫中”以下六句,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之后,诗中主人公人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对自己被封赏和妆束发出了嘲笑。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没有一般化的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相终生被禁锢的宫女作为典型,写了她的青年、中年和暮年,写出了她的希望和绝望。 B.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秋夜:秋风、暗雨,残灯,空房,长夜不眠,形影相吊。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C.诗的尾声部分,用感叹的情调和讽谕的语词,写出了诗人的一片侧隐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良苦用心。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易,具有民歌的风调。它采用“三七”的句式,和顶针等句法,音韵转换灵活,长短句错落有致。诗中熔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手于一炉,很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略。 2.A(快:畅快) 3.C(③⑥与今义同)4.B(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5.D(因她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有难言之痛,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非神情忸怩,也非年老色衰不愿见人) 6.B 拓展性训练: 1.D(大家:皇帝) 2.C(“潜配”意为瞒皇帝暗中发配) 3.A(“豪华热闹”的环境不对。绿衣监使严密监守下宫门一闭多少春的上阳宫,环境是死寂的) 4.A(不写其青年和中年,而是写她的垂暮之年,不写她的希望,而是写她的绝望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