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选出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变徵(zhǐ)不提防(tí) 刽子手(kuì)亢旱(kàng) B.后偃(yǎn)盗跖(zhí) 错勘(kān)嗟怨(jiē) C.取应(yìng)卜(bǔ) 葫芦提(tí)尸骸(hái) D.湛湛(zhàn)苌弘(cháng) 罪愆(qiān)荒阡(qiān) 解析:A项,“不提防”的“提”应读“dī”,“刽子手”的“刽”应读“guì”。 答案:A 2.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 A.不提防遭刑宪 宪:法令。 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 餐:吃。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生:甚,深。 烈些纸钱 烈:烧。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荐:祭。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葫芦:糊涂。愆:罪过。 解析:C项,偃:倒下。 答案:C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曲词、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C.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 D.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角色有末、旦、净、丑。 解析:A项,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答案:A 4. 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答案:C 5. 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解析:C项,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答案:C 6. 下列对本文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剧情安排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艺术的节奏美。 B.指斥天地鬼神和三桩誓愿的应验虽然前后矛盾,但也反映了窦娥的冤情之大。 C.节选文章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安排结尾,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反常理,但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D.窦娥善良的一面通过走后街的细节得以展示,从另一方面显出她的冤屈,也暴露了当时“法制”的黑暗,使她的反抗更能令人同情。 解析:D项,“从另一方面显出她的冤屈,也暴露了当时‘法制’的黑暗”与“走后街”无关系。 答案:D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滚绣球】,完成7~12题。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出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7. “滚绣球”是( )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 解析:A项,“词牌”不是元杂剧的术语,是词(长短句)的术语;C项,“曲目”是歌曲、乐曲或戏曲的名目。B项宫调即“乐律”(每一首曲子都有一个相应的旋律)。 答案:D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合() (2)怎生() (3)糊突()(4)错勘() 答案:(1)应当,应该 (2)怎么,如何 (3)同“糊涂”,文中是“混淆”的意思 (4)错误地判断 9. 对这段文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不公道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解析:A项“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不正确,应是“控诉”及“否定神权”;B、C两项“借喻”不正确,应是借代,以“盗跖”“颜渊”分别代恶人、善人。 答案:D 10. 这段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 ,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悲愤→痛斥→呼告→哀怨 11. 请指出文中几处与原文不符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糊突出”应去掉“出”;“作恶”应改为“造恶”;“枉为天”应改为“枉做天”。12.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参考答案:《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