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桴止响腾(fú) 无射(shè) B.栖鹘(hú) 磔磔(zhè) C.石穴罅(xià) 窾(kuǎn)坎镗鞳(tà) D.汝识之乎(shí) 噌吰(shēnɡ) 答案:C 解析:A项“射”应读“yì”;B项“磔”应读“zhé”;D项“识”应读“zhì”,“噌”应读“chēnɡ”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自以为得其实 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③自以为得之矣 ④得双石于潭上 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③④⑤,得到;②能够;⑥心得。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词类活用,D项没有活用。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答案:B 解析:A项“莫”通“暮”;C项“函胡”通“含糊”;D项“识”通“志”。 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判断句;C项倒装句。 6.诵读时,语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大石/当中/流 B.有大石/当/中流 C.有/大石/当中流 D.有/大石/当/中流 答案:B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8.下面四个“笑”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固笑而不信也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因笑谓迈曰 ④而笑李渤之陋也 A.①心中感到可笑 ②干笑 ③高兴地笑 ④讥笑 B.①讥笑 ②大笑 ③会意地笑 ④嘲笑 C.①不以为然地笑 ②喜笑 ③得意地笑 ④讥笑 D.①讥笑 ②干笑 ③苦笑 ④嘲笑 答案:A 9.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孤寂清冷 B.僻远幽静 C.奇险怪异 D.阴森可怖 答案:D 10.对夜游石钟山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文中用了“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贴切的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些拟声词又都是联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