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8.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参考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解析: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9.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0.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 11.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0.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11.“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黑而光润,缥缈如蝉,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尚在黑鬓年华。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做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⑤薄宦:官卑职微。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是自伤沦落之意。 12.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答案:12.首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承受。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13.颔联采用拟人、比喻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其痴情苦意,几乎九死未悔,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 三、语言表达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15.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李商隐公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荥阳市去年开工建设的李商隐公园,目前已建成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该园位于荥阳市区东部310国道与中原西路之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坟墓周围。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荥阳市继禹锡园、象棋广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历史文化名牌。公园建设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纪念主题,突出景观效果,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荥阳人文特色。公园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改造和创新,展现时代性、地方性、观赏性、多样性,从发展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尽可能完善公园功能,方便市民游玩。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建筑特点、时代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读懂这段文字的大意。本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一句起总领作用,第二至五句是具体阐述,应分别抓住“该园位于……之间”“公园占地……平方米”“公园建设以……为基调”“展现……性”等语句来概括,这样就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所有信息了。 类文欣赏 安定城楼 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竟未休。 赏析:诗人登临感怀,抒写了忧愤国事的情怀和成就功业的抱负,对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表示莫大的蔑视。 首联描绘安定城楼的威武和郊外的宜人春光,衬托出诗人在王茂元府中做乘龙快婿的舒畅心绪。颔联诗人以王粲自比,暗暗庆幸自己比不谙世事的贾谊幸运,不仅获得了王茂元的信任,又得到了娇媚可人的妻子。此联两典既形成对比,又多了一层因果关系。没有“垂涕”也就不会有“远游”之举了,诗人用典灵活妥帖,可见一斑。颈联用范蠡功成身退的史实寄托自己对建功立业后退隐江湖的向往。然而宏词未中,功业何在?因为与王氏的联姻,以令狐绹为代表的牛党中人已在四处制造舆论,中伤诗人。诗人怨愤之余,在尾联中用了庄子见惠子所言鹓 不食腐鼠的典故,痛斥了整日为着功名利禄团团打转的小人们。 本篇写于开成三年(838),诗人时年26岁,将婚情与对党争的不满交错写来,内中回荡着面对矛盾无法统一的苦闷心情。 轻松练笔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写作提示:写作这篇短文,不能架空分析,而应紧密结合李商隐其人及其生活的时代,以事实为依据,分析他的思想、感情、诗风,把一个真实的李商隐推到读者面前,仿佛触手可及。 示例: 我对于李商隐的琐思 “手执一卷古书,轻吟着其中的字句,独步于滔滔的黄河岸边,任北风吹起他那青色的发带……” 在我的感觉中,李商隐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的诗文,正如他所处的时代,没有王勃般华美的辞藻,更没有李白式的清新飘逸,有的,只是无尽的感伤。大唐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他“欲回天地”拯危济世的宏伟理想已经没有可以施展的舞台了。他成了又一位郁郁而终生不得志的诗人。当然,也许正是他的抑郁才造就了他那么多伟大的诗篇。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尽,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李商隐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著,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悚,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出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