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云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云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松柏/柏油  攒射/万头攒动  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半身不遂/称心遂愿
    B.伛偻/佝偻  嚼舌/咬文嚼字   方兴未艾/期期艾艾   箪食壶浆/食古不化
    C.幽咽/下咽  泥沙/拘泥固执  应有尽有/应运而生   大腹便便/便宜从事
    D.关卡/卡壳  量杯/量体裁衣  家给人足/补充给养  畜养牲口/六畜兴旺
    1.C(A.bǎi/bǎi cuán/cuán  xiān/xiǎn suí/suì
    B.lǚ/lóu  jiáo/jiáo ài/ài sì/shí
    C.yè/yàn ní/nì  yīng/yìng pián/biàn
    D.qiǎ/qiǎ liáng/liàng jǐ/jǐ xù/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卑躬曲膝 降龙伏虎 彗星 大材小用
    B.偷工简料 文采 竹篙 凋蔽
    C.老生常谈 山清水秀 不假思索 喋血
    D.绿草如荫 钩玄提要 撕杀 精粹
    2.字形:C(A.曲一屈B.简一减 蔽一敝D.荫一茵 撕一厮)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年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你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才。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之才
    3.C.首当其冲是指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受到伤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图片报》评出了德甲新赛季六轮后迅速蹿红的“十大新星”,其中三人即将被召入新一届的德国国家队。
    B.上海世博会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舞蹈、电影、时装表演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连串内容。
    C.只要顾客走到她的柜台,她就会送去亲切的问候,凡是真心买东西的顾客,她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D.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质精神,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B A.“蹿红”就是“迅速走红”,重复累赘,去掉“迅速”; C.“绝不会空手而归”残缺主语; D.“阅读精神”搭配不当。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 “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6.“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6.【答案】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家都不可或缺”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7.【答案】D(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之说;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中国固有的学问”比“儒道两家”大得多,另外“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说“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C. 概括失当,并非“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一张一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 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 被:披,穿
    8.A.应是交往,来往的意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檄乃汤悦所作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煜以铉既行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9.C.C都表转折,A前为“是”,后为“你的”;B前为“因为”,后为“用,通过”;D前为介词,“和、跟”,后为“许可,同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10.B.“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第II卷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