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独夫之心 【解析】选A。A项“之”是代词,代指金玉珍宝;B、C、D三项中的“之”均属于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B。都解释为 “这样”。A.①开始,起初,②才;C.①统一,②数词;D.①喜爱,②爱护。 5.下列各句中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族秦者秦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选C。“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属于判断句。C项也属于判断句;A项属于被动句;B项属于状语后置句;D项属于宾语前置句。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俟河清乎未期 (等到) B.悬渊沉之鯋鰡 (钓起) C.陈三皇之轨模 (陈旧) D.落云间之逸禽 (使……落,射落) 【解析】选C。陈:陈述,述说。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仲春令月 B.感蔡子之慷慨 C.咏周孔之图书 D.安知荣辱之所如 【解析】选D。A项,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项,古义:不得志的样子。今义: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啬。C项,古义:文章。今义:图片和书刊,一般指书籍。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尔乃龙吟方泽 B.苟纵心于物外 C.俯钓长流 D.何陋之有 【解析】选D。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赋开头写了作者欲离京归隐田园的原因。 B.这篇赋中间写作者已经退隐田园及退隐田园后欣然自乐的生活。 C.以“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作结,表明作者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D.这篇赋是一篇抒情小赋,抒发了作者感到不得志,欲归隐田园的感情。 【解析】选B。“已经退隐田园”错,文中只是设想退隐田园后欣然自乐的生活。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把云间的飞鸟射落,把深渊里的鯋鰡钓起。 (2)暂且在世事之外放纵心情,哪里知道荣辱得失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