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咏物诗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咏物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诗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
    (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_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此题考查诗文默写,需注意文字书写正确,如“魄”“凌”等字。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
    (2)莫辞添竹引龙须
    (3)唯有牡丹真国色
    (4)时人不识凌云木
    2.词语解释:
    (1)杜宇:_________________
    (2)龙须:_________________
    (3)国色:_________________
    (4)时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杜宇”一词的解释要注意说出其典故的内容。“龙须”要指出其比喻义。
    答案:(1)即子规,就是杜鹃鸟,因啼声悲切,又称怨鸟。杜宇是周时蜀国国王,号望帝,后来被迫逊位,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2)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3)一国中姿容中最美的女子。
    (4)指时俗的人。
    3.填空:
    (1)《子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除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外,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
    (3)《小松》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需注意诗中借物言志的特点,说明借什么物,言什么志。
    答案:(1)借吟咏子规,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2)丰收的果实是必须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这首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借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讽喻时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身世之慨。
    4.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解析:本诗是用小松比喻自己,用小松的遭遇影射自己的遭遇,从而批判那些不识人才,目光短浅的人。
    答案: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子规》《葡萄》和《赏牡丹》三首诗,完成5—8题。
    5.顾况“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
    6.咏物诗往往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试分析《子规》《葡萄》各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7.请分析《赏牡丹》中的“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所在。
    8.《赏牡丹》用一半的篇幅先写芍药和荷花,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解析:本题回答要结合诗中所用典故的真正含意,及作者在此诗中的不同用意。
    答案:此篇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出人世的不平,表达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诗人寄寓在物上的情感。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面对前途迷茫,一切都要随着命运的安排而沉浮的人生,诗人谨慎小心,意在借此诗委婉表达自己希望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并以此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张署共勉。当然,此诗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丰收的果实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7.解析:对诗句的赏析要结合诗句的情感意义,此处的“真国色”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
    8.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此处是用芍药和荷花衬托牡丹的不同之处。
    答案:衬托,诗人将芍药和芙蕖这两种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衬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二)阅读下面四首诗,完成9—12题。
    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籍水部:长庆二年(822),张籍由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张籍怜才惜士,喜奖掖后进。此诗是诗人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
    清平调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唐朝开元年中,禁宮中初种牡丹,适逢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与杨贵妃乘夜游赏,李龟年手执檀版将要唱歌时,玄宗说:“赏名花,对爱妃,焉用旧乐词为?”诏来翰林学士李白赋诗助兴,并命李白进《清平调》三章,李白援笔赋之。这是第一章。
    青 松
    陈 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注:《青松》选自陈毅的《冬夜杂咏》(《冬夜杂咏》是一组借物咏怀诗,它包括《青松》《红梅》《秋菊》等篇,是通过对这些抗暴耐寒花木的歌颂,赞美建国初期,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9.阅读吴融的《子规》,回答问题:
    (1)“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运用_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子规(杜鹃鸟)_____________的悲惨命运。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反映了他_____________心情。
    (3)从全诗来看,开头两句“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起到什么作用?试分析之。
    (4)翻译: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10.阅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回答问题:
    (1)解释:舅姑:_____________
    (2)翻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赏析“入时无”的含意。
    (4)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
    11.阅读李白的《清平调》,回答问题:
    (1)翻译: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3)全诗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陈毅的《青松》,回答问题:
    (1)解释:高洁: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
    (3)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
    (4)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9.解析:对举是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称托。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抒发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
    答案:(1)对举 孤身飘荡、哀告无门
    (2)咏物 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
    (3)铺垫,这首诗歌吟咏子规,从子规的传说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为下面抒发失意痛苦心情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4)雨昏风冷,子规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子规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
    10.解析:联系注和诗眼“入时无”思考主题。
    答案:(1)公婆。
    (2)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3)“入时无”三字为全诗的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寓意自明:诗人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4)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1.解析: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全诗以牡丹的艳丽比喻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联系注解,玄宗说:“赏名花,对爱妃,焉用旧乐词为?”得出主题。
    答案:(1)(贵妃)倾国倾城的花容玉貌,一定是天女落下凡。群玉山头,人面亦真亦幻,瑶台相逢,皎洁的月色下,倩影亦娇亦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