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杜甫诗五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诗五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车辇(niǎn) 羞赧(nǎn) 凭轩(xuān) 宵衣旰食(gān)
    B.潜行(qián) 荆杞(qǐ) 黄鹂(lí) 天崩地坼(chāi)
    C.伉俪(kàng) 崔嵬(wěi) 乾坤(qián) 妍媸毕露(chī)
    D.倚靠(yǐ) 云鬂(bìn) 戎马(róng) 敷衍塞责(sè)
    解析:A项中“旰”应读“gàn”;B项中“坼”应读“chè”;C项中“嵬”应读“wéi”。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遥怜小儿女(怜惜)
    B.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光)
    C.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代指战争)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打开)
    解析:“坼”应解释为“分裂”。
    答案:D
    3.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
    (2)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江头》)
    (3)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4)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呈吴郎》)
    解析: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尤其要注意“鬟”“蒲”“襟”等字,不要与形近字混淆。
    答案:(1)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2)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4.对《月夜》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尾联,想象妻子在重逢之日的情态,反映现实,令人情凄然、心欲碎。
    B.全诗诗人起笔到结束,都是从对方角度叙述的。
    C.首联,诗人身在长安(被囚)却从鄜州写起,以对方写自身。
    D.颔联、颈联写儿女的幼稚与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解析: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
    答案:D
    5.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解析:“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又呈吴郎》和《登岳阳楼》两首诗,完成6—9题。
    6.评论家萧涤非认为,《又呈吴郎》的第三联“措辞十分委婉含蓄”,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7.简述《又呈吴郎》的艺术表现手法。
    8.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______________”,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_____________”,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9.《登岳阳楼》这首诗中,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作一点具体分析。
    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注意作品中的字词。
    答案:明明是吴郎不让老妇人打枣而筑了篱笆,杜甫却在诗中故意说是老妇人多心。这种委婉的说法是为了使吴郎保住面子,更容易接受诗人的意见。
    7.解析:注意根据诗人诗歌创作思想及本诗的写作目的,并结合本诗的语言特点来分析。
    答案: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地说教,措辞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8.解析:根据题中“大胸襟、大手笔”“大气象、大气魄”等提示语回答。
    答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解析:结合诗人沧桑身世和忧国伤时来具体分析诗歌描写的内容和感情。
    答案:《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