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冀明中学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冀明中学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说明: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作文40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冯素敏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kēng)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fǔ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
    B.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fú),和死去的艾蒿(hāo)丛一起变成了白色。
    C. 落下参差(cī)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qiàn)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D.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tuò)的大“寿”字,陈抟(tuán)老祖写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按步就班 表彰 乌烟瘴气 B.靡烂 所向披糜 笨拙 相形见绌
    C.潦草 眼花瞭乱 留传 流离失所 B.谗言 馋涎欲滴 徘闻 流言蜚语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钱江晚报举办的这项评选活动, 昨晚9时,网络投票达到255782人次。
    B.陈列室里摆放着他花了近十年时间 来的一千多个各式各样的贝壳。
    C.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 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意义重大。
    A.截止 收集 缓解 B.截至 搜集 缓解
    C.截止 搜集 延缓 D.截至 收集 延缓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著名演奏家的小提琴演奏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B.家乡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到出其不意,我从内心深深况福乡亲们。
    C.在确定参加团体赛选手的名单时,教练员们一致认为王皓是首当其冲的合适人选。
    D.这位早已功败垂成的著名学者与时俱进,依然在科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专家指出,形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种力量在同时
    不断发展。
    B.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拒和人为破坏因索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这次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我国约6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由中国出口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能够出口高水平大容量通信卫星,为中国航天带来更多的机会。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邀、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B.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1.19%,这三地堪称“中国院士的摇篮。”
    C.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兰花、桃花……等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一起挤到了花市上。
    D.你只享受而不劳动吗?那么即使是山珍海味,吃起来也会无味发腻,变得与粗茶淡饭并无差别。
    7.填入下而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因素, ①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② 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于一种大义,便是他的心已先行死亡,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诗;欣赏生命;就是欣赏自己。
    A.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②没有谁会拒绝宝贵的生命
    B.①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是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②没有谁会拒绝宝贵的生命
    C.①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是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②没有谁不想自己的生命辉煌
    D.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②没有谁不想自己的生命辉煌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想北平》等。
    C.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蜀道难》《将进酒》等著名诗篇。
    D.《桥边的老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C.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敛赀财以送其行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从常见的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④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的礼让。】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秦国东西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一定是大王您。】)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14.下列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想北平)【此语句从小处着眼,写的是北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梦啊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此语句运用通感和比喻,写出了荷塘月色清雅的美,文辞清丽脱俗。】
    C.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运用反语手法,辛辣地嘲讽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的幻想与可笑的自诩。】
    15.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用“浪淘尽”把奔腾的江水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背景。
    B.用“穿”写乱石,用“惊”“拍”写浪涛,作用于视觉和听觉,使画面富有动感。
    C.“江山如画”一句,既是对雄奇的大自然发出赞叹,又引出“一时多少豪杰”。
    D.词中用“风流人物”反衬“周郎”,以人写景,触景生情,充分体现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一l8题。(每小题2分)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拆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l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6.下列不属于“高科技污染”的一项是( )
    A.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起干扰的信息、声、光等非实体。
    B.无人要、无人处埋的过时汽车、家用电器、电脑部件。
    C.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D.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的臭氧空洞。
    17.下列对高科技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科技垃圾的种类增多,分布领域日趋广泛。
    B.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
    C.阳光中具有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的紫外线。
    D.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核电的开发产生了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1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科技垃圾存在于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一切领域。
    B.高科技污染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C.全世界的政府组织订立国际公约,就有可能避免太空垃圾和核垃圾数目的增长。
    D.高科技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和生存的威胁日趋严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一2l题。(每小题2分)
    “阅读”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之解释,是看并领会书籍报刊的内容。这是其词
    源学上的基本含义,我们这里更关注其社会动力学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标志。读者用货币购得各类出版物,然后通过“阅读”方式对它进行消费,从中汲取科技的、文化的、精神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于工作对象,取得工作业绩。一个人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对书刊等出版物消费得越多,消费得越充分,相应地他的素质就越高,他的业绩也就越充分,他对综合国力的贡献也就越大。一个国家以“阅读”方式消费出版物的人群越大,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越强。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这样。
    其次,“阅读”又是新闻出版业的一切生命环节的相对终点和归宿。生产新闻出版物的出版业的各个环节能否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关键在于“阅读”这种消费方式的存在;能否在空间上扩张、在时间上膨胀,关键在于“阅读”这种消费方式的拉动。阅读的状况如何,最终会决定一个国家出版产业的兴盛或衰落。“图书的本质在于以阅读吸收知识为目的”。法国政府将国家主管出版的机构叫做图书与阅读局也是十分有见地的。
    在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除衣、食、住、行之外,阅读也应该成为或者说是正在成为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阅读”是以吸收为前提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文化力等方面的角逐和较量最终将取决于你的国民在多大程度上把阅读作为自己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2002年年底公布的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报告指出:“”今天,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可能会决定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对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而言,有多少公民具备最高的第五级阅读能力,是考察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l9.从社会动力学的角度看,下列对“阅读”的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是看并领会书籍报刊的内吞。
    B.“阅读”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农柏吏要标志。
    C.“阅读”是新闻出版业的一叨生命环节的相对终点和归宿。
    D.“阅读”是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0.下列对“阅读也应该成为或者说是正在成为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的依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标志。
    B.阅读将通过对新闻出版业的拉动,来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C.信息时代,国与国各方面力量的角遂和较量,最终将取决于国民在多大程度上把阅读作为自己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D.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将是那些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的人。
    2l.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阅读成为国民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体现的正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B.作者对“阅读”的理解着力于“阅读”的社会动力学意义,却完全掘弃了其语言学的意义。
    C.“图书的本质在于以阅读吸收知识为目的”,可见阅读是衡量图书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
    D.当阅读真正成为国民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时,新闻出版产业可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由产业配角进入到产业骨干行列。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一25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此兵乙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纤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