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B、科学家对处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海域乘坐考察船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考察,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一地区变暖速度远快于预期。 C、由国家统计局对成都市公交行业服务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破 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在于必须实施大力发展公交的政策。 D、在某大学,如果一学期课程有三科以上不及格,学生及其家长都将会收到“学业警示通知单”,连续两次收到,就会被勒令退学。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6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知识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19.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4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20. 近日,北京一名中学生针对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现象,发出了“我要春游”的呼吁,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响。请以“我要春游”开头,运用比喻、排比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对春游的渴望。(50字左右)(5分) 我要春游!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上期中语文答案 1.D(颠倒了原文的递进关系。另外,“符号化的程式手法”与原文“近乎符号的程式手法”不吻合) 2.D(此句不属于其理由,是分析“准确”之后得出的结论。参见最后一段内容。) 3.B(A.不合文中“常态下的‘准确’,是指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用两度空间的剪纸造型中是各种程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构成,作者功夫深浅就在于能否把握或接近这个最佳值,其次才是合科学性”的表述。C.不合逻辑。“采用了意象的、夸张的等手法”就不能说“在写形、写实中”。文中表述为“剪纸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点、线、面在平面布列关系中的最佳值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D.偷换对像,陈述对像应为“形形色色的造型艺术形式”而非“形形色色的剪纸造型艺术形式”;“有代表性地刻之”也属于无中生有) 4.D(俨然:真切、明显的样子) 5.C(A因:于是/依靠;B项,以:凭借/用;C项,乃:竟然;D项,而:.你/连词,表并列) 6.D(A项,以往也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情况,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项,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c项,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所做) 7(1)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注:“含”、“让”各1分,语意通顺2分。 (2)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6分) 注:“独”、“俨然”、“以”“蒙恩之主”各1分,语意通顺2分。 8.“争”字本意是“争夺”,在这里运用“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着啄泥的热闹景象,(1分)增强了画面的动感,(1分)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共3分) 9.(5分)下阕主要运用了“鸿雁”“鹧鸪”“落花”三个意象。(2分)(“沙上”“竹间”不得分)“鸿雁”是书信的代称,诗人以“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1分)“鹧鸪”叫声在古典诗歌中往往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因此作者写听到了鹧鸪的哀啼,表现了诗人急欲归乡的情感;(1分)诗人最后借“落花”这一意象,说“惟有”强调自己思乡不被人了解的凄凉,用“落花知”是说这种思想只有悲情的“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凄凉和孤寂。(1分)(共5分) 10(1) 风萧萧兮易水寒(2)俯察品类之盛 (3)鸡鸣桑树颠(4)别有幽愁暗恨生(5)侣鱼虾而友麋鹿(6)赢粮而景从(7)揾英雄泪(8)川泽纡其骇瞩 11.①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②与下文人们的躲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题。(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特技”揭露社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6分,两个方面各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3.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其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夭夭,他成了孤独的斗士。其作用是: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6分,每处3分。找出“意外之笔”1分,分析作用2分。有欠缺酌扣) 14.主人公的特技是虚构的,作者采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揭示生活的真实,表现当时社会的混乱、黑暗、罪恶;同时荒诞手法的运用,具有夸张和讽刺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更为突出。(7分,分析虚构的运用4分,揭示虚构的效果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C(A惦—掂 B尚—上 D振—震) 16A (依样画葫芦:比喻按现成的样子照着做。 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用作贬义不当。 下车伊始:现多比喻初到一个地方,不了解那里的情况。语境不当。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内耳。比喻人的名气很大。对象用错。) 17.A(B项语序不当,“乘坐考察船”应该放在“对”的前面;C项无主语,删掉“由”;D项前后主语不一致) 18(1)字数有较为严格的限制(2)即时送到用户首页(3)通过搜索引擎获取 19(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俭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要善于选择,精心研究,就能有所成就。 20.文字中有“春”的意思1分;比喻、排比正确2分;表达向往、渴望之意,语言得体2分。 21.作文(略) 附参考译文: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膏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茏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苹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感惑宰宰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问,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过了几年后,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诚,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跣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它转而用头触箱茏。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茏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闻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