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滁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滁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比喻为艺术语言,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所谓剪纸,顾名思义,一把剪刀,几张纸片,其基本造型手段不过是在一张平平的薄纸上剪出种种形状,其形式的制约性很大。然而艺术形式的特色恰好蕴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从特性中生发出特长来。
    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工具的限制,不长于表现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迎面而来的起伏”的所谓“第三空间”,就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另辟天地。它偏偏是用写实派绘画所忌讳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的剪影式形象,无限的空间象是被“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形形色色的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持两度空间观念的剪纸在观察对象时更注重于其“轮廓”,借体现在轮廓上的形态、动势等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轮廓仅是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还需要各种细节,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等使之充实、丰富、美化。拿农村大娘的话说“先铰个大样,再刻”。剪纸的艺术效果最后正落在这个“刻”上。
    值得注意的是,剪纸的“刻”一方面要用圆卷形、水滴形、锯齿形等近乎符号的程式手法再现诸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之类的“形”,更着重于各种程式的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落中求得节奏关系。
    剪纸多以单纯为美。细细品位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以单纯求丰富,以对比求和谐。单纯而失丰富易单调,丰富而失单纯则紊杂。这是多样统一的艺术辨证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体现。
    装饰目的决定了剪纸艺术的装饰性。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它们像一曲曲无标题的音乐,以音律节奏使人陶醉,虽然不一定说出它是什么,而艺术韵味却是无穷的。
    由于以上种种特性,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就别含新意。常态下的“准确”,是指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用两度空间的剪纸造型是各种形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构成,作者功夫深浅就在于能否把握或接近这个最佳值,其次才是科学性。因此在剪纸艺术造型看来很合适很“准确”的形象,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看来却是“变形”的。剪纸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点、线、面在平面布列关系中的最佳值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一方小纸片,作适合纹样式的分布。
    1.下列选项中关于“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剪纸艺术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不长于表现物象的第三空间。
    B.作者眼中的物象没有体积和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
    C.剪纸持两度空间观念,它借体现在轮廓上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D.剪纸的“刻”用各种点、线、面求得节奏关系,更着重用符号化的程式手法再现物象的“形”。
    2.下列不属于 “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别含新意”的理由的一项是( )
    A.由于工具的限制,剪纸艺术用平面眼光去看世界。
    B.剪纸多以单纯为美,并且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
    C.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其装饰目的而具有装饰性。
    D.用两度空间造型的剪纸,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来看一定是“变形”的。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剪纸造型中的“准确”和常态下的“准确”一样,首先要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然后再根据需要作适当变形。
    B.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剪人物时,会很留意衣纹的花饰,虽然不一定看出它们就是衣纹,但却求其艺术韵味无穷。
    C.剪纸中,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这说明剪纸造型采取了意象的、夸张的手法,在写形、写实中,实现传情、写意的目的。
    D.形形色色的剪纸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有代表性地刻之。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数武①,闻丛薪错楚②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日:“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③。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数武:没有多远。②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③从谏也如转圜: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青亦渺 渺:无影无踪-
    B.辄中规矩 规矩:要求
    C.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祝:祷告
    D.朱点俨然 俨然:宛然;仿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乃不知有汉
    D.小侣而所荐耶 蟹六跪而二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很是着急,但又因为以往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所以他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最后果然不出所料。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并叮嘱它们从此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两条蛇听从了劝告,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冉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4分)
    (2)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洗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①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 ① :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因为失意而身心受损。
    8.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鉴赏分析。( 3 分)
    9.下阙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5 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苏轼《赤壁赋》)
    (6)天下云集响应, 。 (贾谊《过秦论》)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
    (8)山原旷其盈视, 。 (王 勃《滕王阁序》)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特技
    [日本]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已的意志,信口开河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K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金行贿……”
    播后,电视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视台就会威信扫地。”
    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视台还得到情报说,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K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柄份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
    11.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12.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6分)
    13.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6分)
    14.现代小说强调虚构,请从“虚构”的角度,简要赏析本文。(7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不因角色籍籍无名而沉郁失落,不因台词寥寥几句而掉以轻心,他用心玩味着,惦量着,要给那短短的台词注入丰沛的情愫。
    B.讲台上的我常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教师这份职业使我卑微的生命变得无尚荣耀,我又怎敢懈怠、轻慢、敷衍塞责呢?
    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的软件,可用于检测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
    D.没有雕饰,没有渲染,甚至没有必要的描摹,母亲在地震废墟下用唾沫救活幼儿的故事,深深振撼了会场里每一个人的心。
    16.下列各项中。画线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B.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
    C.做生意要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靠投机取巧、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极其愚蠢的。
    D.当中国小将周洋力压群芳,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包围率先到达终点时,全场观众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