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龙山中学2012届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龙山中学2012届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绊马索/搅拌机 狙击/越俎代庖 伦常/囫囵吞枣 疏浚/提前竣工
    B.老搭档/档案袋 纤巧/纤尘不染 开拓/落拓不羁 角色/群雄角逐
    C.应声虫/应届生 竦立/毛骨悚然 憧憬/灯影幢幢 果脯/相辅相成
    D.着眼点/着重号 亲家/亲痛仇快 关卡/卡住脖子 稽首/无稽之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 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奥斯卡著名影星凯奇在一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所扮演的孪生兄弟性格又判若两人, 却能说变就变,迅速入戏。
    D.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 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州亚运组委会自从发布招募志愿者消息后,应征者达到几万人,其中还包括许多海外华侨也前来积极申请。
    B.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深受欢迎的2010 年亚运会吉祥物 “乐羊羊”与以往吉祥物相比,不仅更具时尚因素, 而且还体现了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4.下列语句中,措辞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高三一年,你与我们同甘共苦共同努力,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B.小唏,你既然身体欠佳,那就干脆在宿舍好好休息得了,我们会代你向老师请假的。
    C.青年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的青春更富有价值,让我们的青春飞扬吧!
    D.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地区间冲突,反对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行为。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本大题7 小题,共35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5 ~ 9 题。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 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明年春,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
    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冬,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过二贼于平原。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渤海,皆平之。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信:亲近,信任
    B.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激怒:激起愤怒
    C.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突击:突然出击
    D.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相率:一个接一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B.①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②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
    C.①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②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D.①遂悉发其兵,引而南 ②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7.下列的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汉“勇鸷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④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⑤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在邓禹和诸将领多次举荐后,才得以被光武帝召见,并最终成为光武帝最信任的人。
    B.吴汉打败幽州牧苗曾,收降了北方州郡并得大量的人马,其他将领纷纷要求分得一部分,被刘秀呵斥后,惭愧不已。
    C.吴汉在于敌军交战时摔伤了膝部,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振作精神,鼓舞士气, 最后取得胜利。
    D.鬲县五姓杀死地方长官造反,吴汉不但不攻打他们,反而向他们道歉。最后五姓感动一同出城归降。
    9.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下文断句。(3 分)
    诸 将 望 见 汉 还士 马 甚 盛 皆 曰 是 宁 肯 分 兵 与 人 邪 及 汉 至 莫 府 上 兵 簿 诸 将 人 人 多 请 之
    ⑵ 翻译划线句子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3 分)
    ②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4 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流。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⑴ 结合作品说说诗题中的“喜”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 分)
    ⑵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 题,多选则按前3 题计分)(6 分)
    ⑴ 怒而飞, 。是鸟也, 。(庄子《逍遥游》)
    ⑵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苏轼《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 (必考) (本大题4 小题,共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 题
    让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
    吕绍纲
    10 月23 日,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来百年庆典。
    一个科系的历史,相对于国家史、民族史来说,似乎微不足道。但由于特定的机缘,却让其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心路,唇齿相依。在百年纪念的特殊时日,循着这样的文化脉络,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从倡导文学革命、肩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陈独秀,到立志改造国民性、紧握鞭挞“吃人社会”投枪匕首的鲁迅;从促进国语统一运动中沈尹默等学者的坚定身影,到“以文章报国”莘莘学子的深厚情怀;在北大中文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时代的主题虽在不断转换,但“阐学术之真谛,济苍生而文章”的精神始终薪火相传。前辈先贤不仅坚持做“一流的学问”,而且矢志于“经世之思想”。正是学术和思想的双重滋养,让北大中文教育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一个科系非同寻常的意义。
    有人说,北大中文系或可称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造梦工厂”,启蒙救亡之梦、文明昌盛之梦,梦梦相扣,少的是个人梦,多的是家国梦。
    有的梦,已然实现,有的梦,还在路上。虽然时光移易,但“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宗旨,“为国学问、报国文章”的精神期许,却在一个方面树立起让人尊敬的标杆。正因为有它,才能在历史黑暗混沌的“铁屋子”中,发出一声呐喊,点亮开启民智的灯火;才能在急功近利的众声喧哗中,重提精神守望,保留一份低调与朴素;才能以百年不变的热忱,坚守理想,贴近大地,融入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大潮。
    为国为民,不落俗世。做有思想的学术,出有学术的思想,二者不可偏废。这样的追求, 又何尝不是人文学科应有的品质?
    既立足学术之根本,又保持人文关怀的品质,以思想造就“溢出效应”,尽可能服务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主题,这是一代代先贤的执着理想,又何尝不是大学精神的真谛所在?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不少人慨叹,人文学科逐渐被边缘化。然而,可怕的,不是风光不再,而是忘却人间情怀,埋头自顾一亩三分地,失去了提出问题、创造思想的能力;可怕的,不是种种社会问题,而是自我的精神沉沦,插科打诨,人云亦云,缺乏对流俗的抵制和对责任的担当;可怕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忘却大学之道、丢弃文化启蒙,变成没有理想的揾食者。
    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站在中西文化话语权依然不对等的今天,站在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当下,我们将更清晰地认识到,人文学科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推进学术进步的重任,更担负着坚守民族国家文化与精神底线的重任。
    让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纪念北大中文百年,也正是期望当代学人能有这样一种抱负,能重拾前辈先贤的遗风,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选自《人民日报》(2010 年10 月29 日)“人民时评”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北大中文百年即是国家民族命运百年。
    B.大学精神的真谛在于立足学术根本、保持人文情怀。
    C.文化启蒙与国家思想文化建设仍是“在路上的梦”。
    D.为国为民、不落俗世是人文学科的品质。
    E.纪念北大中文百年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自强。
    13.下列不能作为不少人慨叹人文学科“逐渐被边缘化”依据的一项是( )(3 分)
    A.人文学科风光不再。
    B.人文学科缺乏担当。
    C.人文学科面临种种社会问题。
    D.人文学科独善其身。
    14.当代学人如何实现学术与思想贴近大地?请概括、分点作答。(4 分)
    15.发展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是什么?(4 分)
    四、现代文阅读(选考)(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小题,共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 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题。
    夜莺之幸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在雅尔塔的契诃夫故居,壁炉上方的墙上,列维坦画了一幅很简单的画——寒露打湿草地时分秋日暮霭中的一个干草垛。
    列维坦把这幅风景画作为追忆遥远、可爱的俄罗斯的礼物留给了契诃夫。
    这幅风景画很简单,像列维坦所有的画一样质朴无华。你可以在这些画前站上一两个钟头,但到头来仍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伤感的色彩魅力何在。
    奥秘(如果可称之为奥秘的话)在于,列维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对祖国强烈的爱,展示了我们羞涩的、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爱。
    我第一次看到俄罗斯中部的景色,是在二十岁上。当时正值秋季。我由基辅前往莫斯科。在距莫斯科不远处,我从车窗里看见一条落满黄叶的蓝得出奇的小河。
    我把头探出窗外,一时间竟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喘不过气来呢?那时我还无法领悟。如今我明白了,那时我喘不过气来,是由于高兴,由于一下子领略了车窗外寒风中掠过的祖国的美景。
    我头一回来到莫斯科后的第二天,就去了特列季雅科夫画廊。我一走进侧厅,又一下子喘不过气来。我站在列维坦那幅《金色的秋天》前,泪水不由地灼痛了我的眼睛(那时我觉得落泪是很羞耻的)。这幅画表现了雄伟的、陶冶情操的美,它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以致我至今仍然无法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的美。
    在莫斯科逗留的七天中,我一直怀着惊讶、激动的心情,安静地在画廊里列维坦的画幅前度过。
    我全身都在颤抖。我感到,我身上发生了不可理喻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还不清楚。
    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发现了自己的祖国。我已经爱上了她,直至她那每一片不起眼的橡树叶上的最后一道脉络。我心甘情愿把当时还年轻的心灵的全部力量奉献给这个国家。
    在祖国的腹地,亲身接触了列维坦的全部诗意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和最强烈地爱上他。我第一次和列维坦“邂逅”,是在特列季雅科夫画廊。
    第二次“邂逅”,是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林木蓊郁、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渺无人烟,几乎无路可通。我只好乘坐火车,乘平底渡船渡过林中的河流。
    战争结束了,灰蒙蒙的树林之上,依稀现出浅绿色的天空。空气中充溢着花儿正在凋萎的湿漉漉的那带有几分寒意的馨香。
    天上露出晚霞微弱而清澈的光辉。在大地的边缘上方,低悬着皎洁、惨淡的月轮。“这就是列维坦!”我不知怎地这么想着,于是我的心像在青春时期那样怦怦直跳起来。
    四周一片静谧。
    蓦地,丛树中有什么东西叮当响了一声,仿佛有人碰了一下小铃铛,黑的水面上旋即响起夜莺高亢的鸣啭,撒落在睡莲丛中。
    一只夜莺停止了歌唱,侧耳谛听,尔后仿佛用夜露嗽了嗽喉咙,又放声啼唱起来,奇异、滑稽的歌声在河上回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