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谏伐匈奴书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谏伐匈奴书》
    一、课内检测(选择题每题3分,共23分)
    1.给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5分)
    (1)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
    (2)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
    (3)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
    (4)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5)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2.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文言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
    B.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
    C.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D.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相同的一项()
    A.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
    B.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C.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D.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
    4.指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的一项()
    A.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B.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C.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
    D.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5.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重诛:残暴的杀害。
    B.天下既平,天子大恺大恺:周天子打仗凯旋时所奏的军乐。
    C.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功齐:功业与……相等
    D.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末节:节操卑劣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又使天下飞刍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
    A.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
    B.彼奇人也,不敢近。
    C.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
    D.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7.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作者针对伐匈奴一事,结合历史教训和国家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阐明了“匈奴不可伐”的论点。文章语言含蓄委婉,张弛有度,理据结合,说明透彻深辟。
    B.文章第一段首先从“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以此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躲避重罪,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圣主不会失策而功业流传百世”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点明写作目的。
    C.文章第二段就提出“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只能使人民陷入疾苦,好战必亡。
    D.《谏伐匈奴书》一文很好地体现了“谏书”的特点,说理叙事张弛有度、据理结合,其作者是东汉的主父偃。
    二、成语运用(3分)
    8.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的是()
    A.党的“三农”政策落在实处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许多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的村庄脱颖而出。
    B.经过几轮的角逐,这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一等奖得主即将浮出水面。
    C.每一年六月,我县都有一批莘莘学子独占鳌头,但也不乏名落孙山者。如何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一时间成了那些考试失利的学生所要直面的现实。
    D.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面临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金钱时,不但一些曾经“立场坚定”的老同志晚节不保,而且一些年青的干部更是不爱惜羽毛。最终被人民唾弃。
    三、课外延伸(共21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雎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粱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①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①扞:通“捍”。抵御。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抵:抵偿
    B.田甲日:“然即溺之”溺:用小便浇灭
    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将:将领
    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附:赞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
    C.田甲亡走。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D.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韩安国“持重”性格的一组是()
    ①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④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⑤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⑥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