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陈情表课时同步测试卷(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 )讨贼也。( )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 )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7、在文中依次填入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 以 哉 于 B、以 以 也 于
    C、以 其 也 乎 D、于 以 哉 于
    18、下列各句分句间的关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假设) B、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选择)
    C、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并列) D、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假设)
    19、比较下列两句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今贼适疲于西 处分适兄意
    A、两个“孰与”相同,两个“适”也相同 B、两个“孰与”不同,两个“适”也不同
    C、两个“孰与”相同,两个“适”不同 D、两个“孰与”不同,两个“适”相同
    20、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曹魏不能两存,汉王室的大业不能偏据一方而自安。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行军艰苦,不能按时饮食)。
    C、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冒着危险艰难来奉行先帝的遗愿。
    D、兵法乘劳——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惫之机休养生息。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1题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①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衣裳,与宣共挽鹿车②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注]①资贿:资财 ②鹿车:古代的一种手推小车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宣尝就少君父学(跟随) ②父奇其清苦(奇怪) ③侍执巾栉(梳子)
    ④拜姑礼毕(丈夫之妹) ⑤提瓮出汲(取水)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22、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
    A、不敢拒绝这份财礼 您因为我父亲修养品德、克勤克俭
    B、不敢拒绝这份财礼 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克勤克俭
    C、不敢接受这份财礼 您因为我父亲修养品德、克勤克俭
    D、不敢接受这份财礼 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克勤克俭
    23、这段文字的中心应为:( )
    A、赞扬鲍宣在择偶问题上的独到见解
    B、赞扬桓氏择婿独具眼光及一心为女儿着想
    C、赞扬少君虽生于富骄之家,却能修行妇道的品质
    D、赞扬鲍宣和少君坚贞不渝的爱情
    ◎同步测试答案提示
    【双基再现】
    1、C 2、B(A夙,早时;C除,授予官职;D具,详细) 3、①AC ②AC 4、D(第二个“举”是“尽”的意思) 5、D 6、①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②报答皇上;向上报告③申诉(苦衷);说给人听④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7、AD(均为因果关系。B并列关系 C假设关系) 8、A 9、B
    【探究提高】
    10、略 11、B 12、①怜惜②自夸③提拔④希望,指非分的愿望 13、C(或许) 14、A 15、C 16、D 17、B 18、D(应为因果关系) 19、C 20、D(此句意为:兵法上说,要抓住敌人疲劳的机会进击) 21、D(②“奇”意动用法;④姑,婆婆) 22、D 23、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