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 21、翻译句子。 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22、默写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1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gŭ)师:渔夫。 23.在全诗中,诗歌意象呈现的情感色调有什么变化? 2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色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 答:(1) (2) 25、在下面短句变成一个长单句。 ①这本近著是吕叔湘先生的。②看体积是一本小书。③看内容是一本大书。④把汉语语言学的主要问题用六万多字概括起来。⑤讲得那么明白晓畅。⑥这需要长期的酝酿、深入的发掘和艰苦的锤炼工夫。 改为: 【写作与体验】 26、根据要求作文。 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为祖母把自己的一生倾注到自己身上,李密才甘愿放弃一切去服侍多病的她。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500字左右的文字。 第15课、陈情表 【识记与理解】1.C(A.闵mǐn擢zhuóB.鲜xiǎn茕茕qióngD.猥wěi奄奄yān)2.B(除:授予官职闻:呈报)3.C(不久,副词。)4.A(名词作动词。其他名词作状语。)5.C(之:结构助词“的”。A.表转折,表修饰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了)6.D(A.不行:古义:指不能行走。今义:表否定B.犬马:古义:谦词。今义:指动物C.疾病:古义:疾,指小病,病,多指重病。今义:泛指病痛。)7.B(A.零丁:通“伶仃”C.采:通“彩”D.闵:通“悯”)8.C(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迫。)9、B(①夙:早,昔;慈:母亲;行:经历)10、A(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解释成缠绕,疾病缠身)11、(1)出生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12.D(庶:或许)13.B(宾语前置。) 14.A(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15.略16.B(容:神色)17.C(见:表被动A.因为,认为B.制定,认为D.他的,他)18.C(宪章:法令规章)19.B20.D(错在“结果苏威出来道谢”,“谢”应是认错)21.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22.(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2)气息奄奄;朝不虑夕。(3)乌鸟私情。23.答案中的情感变化要符合冷色调到暖色调的变化。24.一要结合行客稀、送友人等氛围,分析用春色比喻相思具有以美景写别绪,把别绪写得优美无比的好处;二要结合江南江北等,分析用春色比喻相思点出了对朋友的友情无处不在。25.这本看体积是一本小书而看内容是一本大书的讲得明白晓畅的近著是吕叔湘先生经过长期的酝酿、深入的发掘和艰苦的锤炼把汉语语言学的主要问题用六万多字概括而成的。 26.略 课外文言文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谊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部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极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杂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样式,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相互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