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4分) (4)不爱拉琴的“他”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4分) 四、语言运用 1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4分) 山和海,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五、作文(6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一只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小鹰和鸡一起啄食、嬉戏和休息……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起,它已经和鸡—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石头似的,直摔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3.D。⑤③语意紧密相连,或⑥④②相连,即可选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4、C 给人定罪 5、D ③⑤不是 6、D “贻误朝廷大事” 不对 7、(1)他为政清廉宽简,从其他地方流散到他管辖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居、名各1分,大意2分) (2)加上袁滋的兄长在蜀地被刘辟劫持,袁滋害 怕不能保全兄长,久久不敢前进。(炽、被动各1分大意2分) 译文:袁滋字德深,是蔡州朗山人。他努力学习,知识广博。年轻时依附道州刺史元结,他读书能理解其中的旨意。被作为处士推荐,担任詹事府司直。有一次,他的下属官员入狱,他查实了那人的冤情。后袁被推荐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给人定罪,有失公平,害怕袁滋严守法令上报,通过权势来请求,袁滋最终没向上报告。韦皋开始招抚西南少数民族,德宗下令挑选郎官前往抚慰晓谕,其他人都害怕去,惟独袁不辞荒远,德宗当场嘉奖他,提升他为祠部郎中,兼御史大夫,赐给他金紫衣,持节充任使臣。一年多才回来,又出使有指,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授官尚书右丞,主管吏部的辁选事宜。他要求出京任职,担任华州刺史。他为政清廉宽简,从其他地方流散到他管辖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然而他专以慈惠为行事的根本,不设束缚人的条款,人们都很敬重仰慕他。百姓有过失犯法的,他都放过不予处罚。抓到小偷,有时同情他们窘迫,拿钱来赔偿他们的损失。后被征召任左金吾大将军,派杨于陵代替他。袁滋离开时,年纪大的人拦道,不让袁走,于陵派人告示大家说:“我不敢改变袁公的政令。”人们都纷纷跪拜,才让他离去,百姓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开始处理国政时,任命袁为中书侍郎,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谋反,朝廷诏令袁 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走到半路,又凭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的身份担任 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这时叛军气焰正盛,加上袁滋的兄长在蜀地被刘辟劫持,袁滋害 怕不能保全兄长,久久不敢前进。被贬为吉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义成节度使。渭地是 用武之地,东有淄青,北魏博,袁严密防备,力推诚信,尽力用怀柔政策,使他们归顺。 李师道、田委安害怕并佩服他。过了七年,百姓为他立生祠祈祷。袁病重,立遗嘱处理 身后事,三年后,仍然有条理次序。他性情宽容平和,跟他接触的人,都感到他的诚恳, 以至他的家人都难见到他的喜怒。平淡节俭地过日子。 8.“闲”。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2分)也点出了诗人摆脱宦海远离尘世的村野情趣,表现了作者安然闲适的生活态度。(2分) 9.设问,引起读者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思考。(2分)以景衬情,以黄鹂叫声中的闲情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抒发了诗人洒脱放达之情。(2分) 10、(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天涯霜雪霁寒宵 (3)吞声踯躅不敢言 (4)凭轩涕泗流 (5)隔夜黄鹂空好音 (6)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现代文阅读 (4)(4分)【示例一】①这样的结果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控诉。②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最终因表达内心对父亲逼迫他拉琴的不满反而拉出动人的作品。③这就深刻地批判了强迫式的应试教育泯灭个人兴趣、压制心灵的弊端。④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所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快乐健康的人才。 【示例二】①这样的结果是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解读。②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③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④当今社会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只为功利目的,使从艺者身心背离,这违背了艺术的本质,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才能真正使有艺术天赋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观点、引据、分析、联系每点1分共4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4分) 12、仿句(略) 五、作文(60分) 1、客观环境不可忽视;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安逸环境可以使人失去进取心等; 2、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逆境、危难和压力对人的激发作用; 3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身处绝境,自由奋力一搏才能获得生存机会; 4、学会改变思维方式,尝试新方法;做事要善于打破常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