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面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福州治侯官 治:以……为官署所在地 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集中 C.其城之内外皆涂 涂:道路 D.佛、老子之徒 徒:……的人 解析:选D。徒:徒弟。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A.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 B.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解析:选B。B项与例句相同,“虚”和“丰”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A项,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C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全部看到。D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7.下面关于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B.文章第二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做了铺垫,思路缜密。 C.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含蓄蕴藉。 解析:选C。“在城中道山之上”误,据原文“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可知“道山”是道家之山。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 (2)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李君山房记 苏 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 弊:坏 B.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 苟:马虎 C.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 涉:渡过 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 遗:赠给 解析:选C。涉:涉猎,研究。注意“其”指代的对象。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①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C.①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D.①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解析:选D。A项,①转折连词;②顺承连词。B项,①表被动;②表范围,在。C项,①介词,凭借;②副词,趁机。D项,皆为语气助词。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公择“勤奋治学”的一项是( ) ①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②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③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 ④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 ⑤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 ⑥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选A。②命名由来,⑤表明他的仁者之心,⑥是李公择向“我”求文之事。 12.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将 以 遗 来 者 供 其 无 穷 之 求 而 各 足 其 才 分 之 所 当 得 是 以 不 藏 于 家 而 藏 于 其 故 所 居 之 僧 舍 此 仁 者 之 心 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