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其二) 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注:金陵,曾经是六朝古都。 (1)请评析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3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尾联中的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⑶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⑷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国画艺术与现当代社会 王富仁 中国古代的国画艺术几乎没有经过临产期的阵痛便融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化系统,并且在中国现当代文化系统中继续创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高峰。 中国画的近现代的发展中,国画界公认为有两个大的系统,一是“传统型”系统,一是“融合型”系统,前者走的是“取今复古”、“以复古为革新”的道路,后者走的是借鉴西方美术改革自己、发展自己的道路,而在这两个大的系统中,取得了更突出成就的是“传统型”系统。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这里,有一个中国画存在的基本根据的问题,它的根据不是传统的封建政治统治,不是传统的伦理道德,不是任何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相冲突的东西。它的存在根据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我表现的欲望,就是人类创造美的才能,就是人类欣赏美、接受美的创造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它与西方美术没有本质的区别,与中国现当代文化要求也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与西方美术的区别是在工具、材料的差别上。由于这种差别,使中国画和西洋画所创造出来的美的形态是不可能相同的,也不能相同。它的根据不是中国人一定要继承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能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每一种美的形态都必须具备自己的个性,在自己独立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现当代国画家与现代西洋画家使用着不同、而与中国古代画家相同的工具和材料,因而中国古代绘画传统对于中国现当代国画家仍有更直接的借鉴作用。 中国国画艺术的创作是个人性的,个人人生感受、时代感受、审美感受的任何一种变化,在一个杰出的画师那里,都能够以特定的形式转化为绘画艺术风格的变化。它的灵活性、自由性使它在任何时代都无法绝对凝固起来,失去发展变化的机制。时至今日,它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也较之京剧、地方戏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它在现当代社会遇到的惟一困难是西画的竞争,由于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为西画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它的存在与发展并不会由此产生根本的危机。我认为,从总的特点上说来,中国画是与背景融为一体的,西洋画是从背景上走出来的;中国画容受你,西洋画争取你;中国画使你的心情趋于平静,西洋画使你的精神受到震动。即使在现当代社会,这仍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审美需要。由于这种不同,它们将分别占有不同的空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中国画将永久性地成为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立的形式。它将继续存在着,因而也会不断有变化、有发展。 (摘选自王富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中国古代的国画艺术自然融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化系统,成了现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 B.中国国画与各种艺术形态一样,也必须具备自己的个性,在自己独立个性的基础上发展。 C.中国国画的杰出画师总是能够将自己对人生、时代、审美的感受,以特定形式转化为自己的创作风格。 D.中国国画至今仍能比中国其他一些艺术形式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E.一欣赏中国画,你的心情就会趋于平静,而一欣赏西洋画,你的精神就会受到震动。 F.在未来社会,中国国画将会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着。 14.近现代中国国画界发展中出现的“传统型”和“融合型”两个系统的创作思想有什么异和同? (4分) 15.作者最后说:“中国画将永久性地成为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立的形式。”请概括作者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每年都有400多万人到此参观。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2010年3月1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红 李佳佳 有删改) 16.“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哪些具体方面体现林璎“人淡如菊”的特质。(4分) 17.“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从文中,你能够看出东方式审美对她有哪些影响呢?(5分) 18.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