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教案精选 朱自清《背影》教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
    3、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望父买橘 
    2、情境教学
    一、导入(3分钟)
    好,我们开始上课。
    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
    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初一的时候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在他去世40年的时候,也就是哪一年啊?对,1988年。一九八八年,江泽民为了纪念朱自清去世40周年,还借助《背影》的影响力,写了一首诗歌,大家可以看一下幻灯片,这就是当时纪念朱自清写下的。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也是以《背影》这篇散文的题目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他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5分钟)
    请同学们花四分钟时间,快速的默读一下课文,默读的时候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  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生字新词(3分钟)
    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   奔丧   踌躇  迂腐   蹒跚颓唐   琐屑 晶莹  差使狼藉  簌簌  拭
    对照幻灯片,看注的对不对。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8分钟)
    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很好,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对,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们的作者朱自清,他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的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