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情景,终于弄明白了山名石钟的真相,为下文转入议论、阐发主题铺垫。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yì)断其有无, 臆断:凭主观的想法来推断。 可乎? ○紧承上段,以反问起句,对轻信传说、妄加臆断之人进行指责。以画龙点睛之笔揭示全文主旨,自然而有力。 郦元之所见闻,殆(dài)与余同, 所见闻:见到听到的情况。殆:副词,大概,几乎,差不多。 而言之不详; 而:表转折,可是。○回应前文,肯定郦说,并指出其不足。揭示“常疑”原因之一。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bó)绝壁之下, 士大夫:古指官僚阶层。终:始终,副词。泊:停船。 故莫能知; 莫:不。○指出士大夫缺乏实地考察的精神,虽能言而无“知”。揭示“常疑”原因之二。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渔工:渔夫,打鱼的人。水师:水手、船工。而:表转折,却。言:指用文字表达,记载。○言渔工水师虽明实况,却不能用文字表达。揭示“常疑”原因之三。 此世所以不传也。 意谓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所以……:……的原因。○收缩一笔,总揭“常疑”原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陋者:鄙陋的人。乃:竟。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意谓以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斧斤,都是斧头,刃纵的叫“斧”,刃横的叫“斤”。考,扣,敲。之,指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自以为得其实。 以为:认为。实:指事情的真相。○回应前文,对李渤之辈的轻率态度作无情嘲笑。揭示“尤疑”原因。 余是以记之。 是以:因此。之:代作者夜游石钟山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这件事。 盖叹郦元之简, 盖:副词,承接上文表示对原由的解释。简:简略,疏略。 而笑李渤之陋也。 ○点明写作原因:补郦说之不足,纠李说之错讹。一“叹”一“笑”,前含惋惜之情,后寓讥讽之意,轻重有别,极有分寸。两者并提,既照应了首段质疑,关合“常”“尤”二字,又总结了全文,强调了主旨,肯定了自己的考察所得。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凡事须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传说或臆断。是作者考察后的感想。 【简析】 本文记叙作者夜游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出山名的由来,说明凡事不可轻信传说或妄加臆断,而要注重“目见耳闻”,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作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认真对待问题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断的求实精神,无疑是可取的。但应当指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仍不免带有主观片面性。后来考察石钟山的人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由于石钟山有容纳数百人的大溶洞,而山形又似覆盖的钟,这种说法也许是比较合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