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详细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石钟山记(苏轼)
    【注评】
    《水经》云: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代桑钦或晋代郭璞所著,经清代学者考订,可能是三国时候的人所写,且并非一人所作。以下引文今本无,当是早年佚去。云:动词,说。 “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 彭蠡:古代亦称彭泽、彭湖,即今之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湖水北经湖口注入长江。焉: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是”,在那儿。○开篇即扣文题,并由引征交代石钟山的位置。 郦(lì)元以为下临深潭, 郦元:即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省)人,著有《水经注》四十卷,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巨著。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被人杀害。古人为行文方便(如为读起来顺口),有时略去姓名中一个字,如称司马迁为“马迁”等。以为:认为。临:面对着。 微风鼓浪,  鼓:振动,这里有激起的意思。 水石相搏(bó), 相搏:互相撞击。搏,击,拍。  声如洪钟。  洪钟:大钟。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郦说与解释。以“石钟”名山之说一。 是说也,  是说:这个说法。是,指示代词,这。也: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表提顿。 人常疑之。 ○指出“人疑”。“常”字为篇末对郦说之“简”的评论伏笔;“疑”字则为下文张本。 今以钟磬(qìng)置水中, 以:介词,把。磐:古代一种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平面,当中曲折似马鞍形,悬于木架之上,用木槌敲击发音。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连词,即使。鸣:使动用法,使……鸣,后省宾语“之”。 而况石乎!  而况:连词性结构,何况。○说明“人疑”原因。仅此一句,就鲜明揭示出“是说”之疑点。上为一层,写对郦说的怀疑。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李渤:字浚(xùn)之,唐代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年轻时隐居嵩山,唐宪宗时征为著作郎,做过江州刺史,曾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始:副词,方,才。访:探寻。其:它的。遗踪:旧址,陈迹,此处指实地,所在地。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líng)之。 于:在。扣:敲打。聆:听。  南声函胡, 南声: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函胡:同“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北音清越, 北音: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越: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枹(fú)止响腾, 枹止:鼓槌停止敲击。枹,鼓槌。响:响声,声音,名词。腾:扬起,传播。  余韵徐歇。 余韵:余音。徐:慢慢地。歇:停息,消失。○李渤的考证与解释。以“石钟”名山之说二。 自以为得之矣。 以为:认为。得之: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得,懂得,知道,弄清。之,代词,指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三字,见对其考证颇含讥意。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然:连词,表转折,然而。余:我。尤:副词,更加。○“然”字一转,提出“余疑”。“尤”字比前文“常”字语气更重,可见疑的突出,为篇末对李说之“陋”的评论伏笔。“疑”字则亦为下文张本。 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 铿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然,形容词词尾。铿然有声者,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后置。  所在皆是也, 意谓到处都是这样。所在:这里表示与行为状态有关的任何地方,相当于处处。是:代词,这样。  而此独以钟名, 而:表转折,可是。独:副词,惟独。以:介词,用。名:命名,动词。  何哉? ○说明“余疑”原因。亦只一句,即触及“是说”要害。“独”字用得准确,与“尤”字呼应,将问题提得尖锐突出;反诘有力,否定彻底。上为二层,写对李渤考证与解释的否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