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伶官传序》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一词多义: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水源,源泉)
    民之衣食之原也 (事物的开始)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追究根源)
    原不过此数也 (原来,本来)
    情有可原 (原谅,赦免)
    今背本逐末 (根本)
    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来,原来)
    抑本其成败之迹 (根据,推求)
    用芽者自从本说 (此,这)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书册的计算单位)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遗憾,不满意)
    此三者,吾遗恨也 (怨恨,仇恨)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代词,你,你的)
    何乃太区区 (这,这样)
    胡乃荣之私人 (判断副词,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副词,于是就)
    5.课文导读
    本文内容是分析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所以人物评价和总结历史教训是学习的重点。
    全文以“盛”“衰”二字为关眼。首段以设问方式指出国家的盛衰与“人事”(专指国君的所作所为)有关,这是立论的出发点。第二段写庄公用兵,只说“藏矢——请矢——纳矢”三事,表现他能继父志,为父报仇——这是寓褒于叙,为下文述其功业之盛张本。第三段先承接上文说“盛”,兼以照应首段中“得天下”一语;后说“衰”,应上文“失之”,然后就盛衰对比的事实提出设问,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论断即全文中心论点,末段再次将“盛”与“衰”作对比,进一步指出庄宗困于伶人一事具有普遍意义,这便是作者作《伶官传》的缘由。
    ●范例示导●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B.微斯人,吾谁与归(这,这样)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D.仓皇东出(东边)
    [解答]:此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意义用法,答案为D。D项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又用在动词“出”之前,故为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向东”“朝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一夫夜呼
       C.而皆背晋以归梁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解答]:此题的答案为C。A项中的“函”字后带上了宾语,名词活用作了动词,应译为“用匣子装”;B项中“夜”是名词作状词;D项中的“兴”“亡”均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兴”“使……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不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解答]:此题主要考察古今异义词语的掌握情况。古今相同的一项应为B。A项中的“人事”,古义指人力,事在人为之意;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事宜。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D项的“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做某种事”或“按规定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