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3、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负而前驱 B、一夫夜呼 C、仓皇东出 D、函梁君臣之首 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5、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袖”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用之人,会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参考答案]1、①推究②绳索③遗憾④收藏,藏入2、C、3、D、4、D 5、(略)6、B因文中并没有否定天命。 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就思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题目是《伶官传序》,文章就应着力于写伶官,可是这篇序,一不对伶官的史实作什么补充,二不对伶官的才技作什么评价,而是着力于写后唐的兴盛与灭亡,可见,文章内容相对于题目而言,有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实际上,作者的本意就在于阐明一个道理:成败得失,事在人为! 一开篇,作者就用“呜呼”发出由衷的感叹,接着提出一个值得后人思索的严重历史问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然后,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把后唐之兴废,描绘得有声有色,作者那充沛的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最后,在反复论证后唐盛衰兴灭的基础上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千古不朽的正确结论。 欧阳修这篇序,实质上是为北宋统治阶级敲响警钟,以之为镜。同时,也可以说是为我们写的,使我们深切感到,做工作、做学问,均应劳神焦思,力戒逸豫,平日要防微杜渐,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和工作。 [课下练笔]:同学们都熟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也知道“玩物丧志”的典故,再结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各抒己见,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