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说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导入 : 前段时间有部连续剧《橘子红了》, 影片画面唯美,情感缠绵,故事温婉柔美,略带哀怨,犹如一篇情韵浓郁的抒情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部作品就是根据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所写的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改编的。琦君的写作风格就犹如《橘子红了》一样,她总能以最澄净安详的文字,于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淡朴实中见出秀美,就如这篇散文《泪珠与珍珠》,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了很深的人生哲学。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并有感悟的影视剧导入,可以了解作家风格和作品特点,也容易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 1、先由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请同学各用一句话来概括听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学生一般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对琦君文章中泪珠的寓意和哲理的关注,故宜把学习目标主要放在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和意义上。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纠正自己读音断句的错误,并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各种各样的泪,从那些角度写的?能将其归类吗? 教师点拨提示: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来寻找,抓住关键词语。可以边读边分析。 学生自读后明确:诗文中的泪(马区夫人、冰心、白居易、杜甫);亲身经历感悟的泪(乡愁之泪、怜子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观音、基督徒的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设计这一环节是基于以下考虑:教师在讲析前,让学生自行阅读,借助课文提示和教师点拨,依照各自不同心理规律和阅读时个性心理体验,去揣摩、玩味和领会课文的内涵、韵味,可以对课文作出没有外界干扰的属于他个人的特有的情感评价,从整体上捕捉课文特色和意蕴,不至于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教师冷冰冰的课文分析中。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同时,既培养了学生诵读文章的能力,也使学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研读: 1、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三类眼泪的写作顺序,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说说理由。 不可以。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们是以自己的心路历程,以自己随着岁月增长、阅历丰富,对人生感悟的先后安排的,即先是少年不知愁到对泪的初解,再是备尝忧患之余亲身经历对“泪”深解,最后领悟观音基督徒不为一己而为人类流泪的醍醐贯顶的真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文中有三处写了“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明确:在前面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在中间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最后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