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鉴赏要点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巴尔扎克葬词 鉴赏要点
    一、出色的辩证思想
    一般的葬词,其内容不外乎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就连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是如此。当然,雨果这篇演说稿也做到了这些,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这种贡献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思想、历史和政治的领域了。在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中,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葬词蕴蓄着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读着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着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
    不过,我们在看到这葬词的一般特点之后,我们还分明感受到了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这另一种力量是在我们读了这篇葬词后,从作者雨果身上感受到的。这位伟大的致词者的华丽而丰赡的文采,深邃而博大的思想,崇高而光辉的人格,在这篇演说词中同时展现给了别人。雨果的演说目的,我们猜想,那不过是要赞颂巴尔扎克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并表示自己由衷的敬佩和景仰。可是,他的演说,留给听众的,同时又是作者本人的高贵人格。这样,本来是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
    课文前九段主要评价死者,表达哀悼之情,从这些哀婉深沉的语句中我们隐约感觉到作者的文笔、思想和人格。第十段之后,与一般的葬词就大不一样了,虽然还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经有了作者强烈而非常独立的思想意识,与其说作者是在评价巴尔扎克,不如说他是在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等,这样的表达,已经由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上升为作者一种哲理性思考了。主要是这后三段,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崇高人格;主要是这三段,作者的真诚、真挚和真情,给了读者巨大的感染力。
    二、诗化的、哲理性的语言
    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值得细细品味,反复解读。
    这也是一篇有难度的作品,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下功夫帮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思想内容。下面选择课文中几个关键语句,试着进行解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