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12个字)(2)“周作人正向我们走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 (不超过12个字) 2. 第三自然段中说到“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这个“痼疾”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答: 3. 作者认为“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答: 4. 本文就中国文化对民族的意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下列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 A. 周作人与鲁迅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鲁迅高。 B. 本文说的是鲁迅与周作人,论的却是文化的批判与陶铸灵魂的功能。 C. 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读地摊上的畅销作品,既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又利于自省自察。 D. 在鲁迅重铸的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同时,周作人却玩物丧志,终于堕落为民族罪人。 〈更多资源在“中学语文网”:http://www.zxyww.com〉 【试题答案】 一. 1. 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爱好的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相爱之情)。 2. C 3. B 二. 1. 银子 2. 靠这些银子为生 3. 正常的要求不能实现,降格以求其次,反而有被扭曲的满足感。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4. D 三. 1. A 2. 生命个体在人文背景下所应具备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特性。解析:“人”首先指的是生命个体,同时“人”又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存在,“人”属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应当和奴隶一样被人驱使压迫。 3. B解析:“中立”的含义是指中国的百姓只从属于强者,始终被奴役,没有抗争,没有尊严, 没有选择,只求做一个稳定的奴隶,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故选B项。 4. 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的奴性心态。这是千百年封建思想统治对人性压抑的恶果,是一种人格悲剧。解析:“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以便做一个稳当的奴隶。联系前后文意,认真思考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政治道德原因是什么,由此便能得出答案。四. 1. C 2. 古代有学问有地位的文人墨客。 3. ①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②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五. 1.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 六. 1. (1)文化的批判功能正在消失(或:鲁迅的战斗精神已过时。)(2)文化仅贡消遣与把玩 2. 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 3. ① 国民性改造的任务远未完成,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 ② 应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