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节选)模拟阅读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阅读下文,完成1~3题。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1. “嗜好”指 。 “爱情”指 。 2. 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 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C. 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 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 3. 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 A. 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 B. 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 C. 物价飞涨,剥削严重。 D. 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二.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 2.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______。 3.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作用。 4. 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里用的是反语。 B. 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 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 文中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 A. 是对前文意思的转换。 B. 对前文意思的解释说明。 C. 是并列关系的联结。 D. 是对前文意思的补充完善。 2. 文中“‘人’的价格”是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