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 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 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 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 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 参考: A 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 心悦诚服 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 杀掠 希望 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