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实践——《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 授课人:武钢三中语文组 姚 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紧扣文题,弄清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2、能力目标:反复品味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整堂课共设计各种读法共计15次,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 3、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 【教学重点】 反复品读语段,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 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先问同学们几个问题: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流泪这一现象? (生)正常的生理现象,真性情的流露…… (师)你们流过泪吗?都是在什么时候流下眼泪的?(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生活中,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我们流下了滴滴泪珠。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带着眼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然后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都曾流过泪。所以,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善良的人。 (师)我们会把这些在喜怒哀乐时流下的眼泪想象成珍珠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眼泪不值钱。 (师总结)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泪珠的平凡,因而很难把它和稀世之宝珍珠联系在一起,而台湾作家琦君却联系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琦君的《泪珠与珍珠》,读一读她的泪水,读一读她的人生感悟。 二、具体研习课文 1、(师)在上次课的基础之上,我们共同研习了课文,了解了文章一共写了10种泪珠,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忆一下。 (生)文学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至纯 现实泪:探亲泪、晚年泪、奋斗泪、母亲泪——至亲 宗教泪:观音泪、信徒泪——至善 2、(师)反观一下文题——《泪珠与珍珠》,文章写了这么多泪珠,珍珠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写到珍珠呢? (生)写到了,在第10段。 (师)齐读第10段,找出原文中阐释泪珠与珍珠的关系的一句话。 (生)“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蚌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师)再次读后面的文字,作者认为牡蛎的泪珠变成珍珠的条件是什么?在原文中找出关键词。 (生)努力、奋斗、艰苦。 (师)品读:“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有何深意?“是”字如何作解? 学生起初不假思索的回答是表判断,经教师启发,最后才明白它是一个比喻词: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艰辛之泪就像珍珠。 (生)二者是比喻关系,相似点是:生命都因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