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凡心佛心,实乃—心。只要秉持—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哲学草给我昭示了弥足珍贵的儒心、道心、佛心。然而,我仍有所憾,其犹如我心仪已久的女郎,我更急于一睹她俏丽的面庞。立春刚过,冰雪洁白的裙裾还翩拂着料峭的寒风,一串串细小的黄蕊已经初点春光,皴染上枝头,没几天便绽放成灿灿的金斓。梅花快要谢了, 别的花还没有开,哲学草的花就开放在这个时候,像女娲补上了天的罅隙,使大自然变得完美无缺。它的花期不长,引得众芳踏上春畴,便功成身退,又变成一带绿围。堪合天地之德、四时之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分明一方中国文化的玉版。 情之所之,赋得《相见欢》一首: 落梅倦了冬风,细云轻。初捻霞光谁倩,绘芳畴。川也静,树也静,陌园清。忽得晨曦边上,绽春情。 有一天,学生问我:“老师,知道它的名字吗?” “哲学草”。“不对,迎春花”“迎春花?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冀州为盛。原来,新的哲学草不仅仅是一位布道者;还是一位普济天下之苍生者。 (《散文》2003年第9期) 15.迎春花本是自然之物,作者却赋予它儒学、道学、佛学的哲学境界,并给它命名为“哲学草”。 (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指出迎春花与儒学、道学、佛学之间的相似点。 (2)请你模仿“哲学草”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任选一种事物,给它命名(如“聪明 泉”)并简要说说这样命名的理由。 16.作者既已赋予迎春花以儒心、道心、佛心,却又说“然而我仍有所憾”。请说说作者“憾”在何处。 17.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别具书卷气息。请你先举几个能说明这一特点的例子,然后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采用这种文笔的理由。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以指称事物的“它”来指代哲学草,结尾却充满感情地称迎春花为“我的哲学草”,这种转化表明了作者对哲学草所代表的人生境界的倾慕。 B全文以草喻人,托物言志,处处写草,而又笔笔写人,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文化趣味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