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我应当回到你家去接你,我对天发誓,一定不会违背诺言。 D.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恐怕兄长不会听凭我的意愿,我一想到这里就心急如焚,像油煎一样难受。 19. 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 A.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C.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D.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20.“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蹬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执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 21. 写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 22. 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 A. 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哀。 B. 表明不屈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 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 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23. 对下面诗句解释说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仲卿的话,表明他忠于爱情。) B.“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刘兰芝母亲的话,劝说兰芝面对现实,再嫁而求新的归宿。)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话,表现她的残暴、刻薄。) D.“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刘兰芝的话,点出辛苦劳动,仍受婆婆刁难。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对险恶世情洞若观火。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24. 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这一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段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法,突出了人物“精妙世无双”的特点。 B. 这一段是描写兰芝着重装饰自己,一方面在婆婆面前示威,一方面给丈夫以安慰。 C. 这一段是按“妆束——容颜——姿态”的顺序描写,表现刘兰芝沉着冷静,赞美她的美丽。 D. 这一段文字属正面描写,但它也从侧面反衬了焦母的无理,使人愈加同情刘兰芝的遭遇。 25. 下列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一“拜”一“怒”,表现刘兰芝礼节周到和焦母的蛮横无理。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表明刘兰芝对小姑恋恋不舍,希望小姑不要忘记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