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焦母:极端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 艺术手法 (1)人物形象的刻画 诗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和使用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有关。 刘兰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个美丽、勤劳、善良的女子,竟然遭驱遣,由此反衬了焦母的专横。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一段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绘,表现了焦仲卿对母亲心存幻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也突出了焦母专横暴虐的性格。 以上仅仅是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分别列举的例子,成功刻画人物的诗句还处处可见。 (2)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对环境气氛起到烘托作用。诗尾以鸳鸯双飞作结,通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和幸福美满生活的信念,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嘲讽。 鉴赏要点 (1)起兴手法的运用。汉乐府中题写夫妻离别之苦,多以飞鸟失伴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袭用了这一民歌传统的手法。以孔雀起兴,喻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与品德。孔雀徘徊,给全诗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2)铺陈排比的手法。全诗有三处铺陈: 诗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读书”,这是以时间为序的纵的铺陈,突出了女主人公多才多艺极有教养的特点。其中罗列的数字,应看作互文,以交叉表达。 诗中间“新妇起严妆——精妙世无双”一段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这是横向铺陈,从足至头、至身、指、口、步,一连串的夸饰语言,铺陈主人公的美,意在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诗的后部“青雀白鹄舫——郁郁登郡门”,横向铺陈太守家办喜事的铺张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可表现兰芝的声名和身价,同时也以太守家的喜与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强化悲剧色彩。 这几段铺陈排比一方面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给诗歌带来声律和色彩之美。 (3)浪漫主义手法的尾声。诗歌结尾写两家合葬,用美丽的传说写了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并不能改变全诗现实主义悲剧的性质,相反,还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