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 作者介绍: 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东宫学士。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王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岁。 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当时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姓名不可考。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课文导读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情节发展和结构。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