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9~11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9.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10.《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与提示 1.C 2.D 3.D 4.B(提示:对“甲”、“兵”的解释错) 5.A 6.D(提示:“全部都是四言诗”错) 7.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8.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