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大叔这个人 康大叔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这是一个刽子手或刽子手帮凶的形象。他和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不同。他凶残、贪婪又刁滑。学生对这个人物比较容易把握,我只谈几处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康大叔用人血馒头骗取了华老栓的血汗钱,他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为什么不数一数?难道他不担心华老栓少给了他钱吗?“捏一捏”说明康大叔对钱是计较的,他这一捏,便心中有数了。他是不会一个一个数一遍的,他知道华老栓不敢少给他一文钱,面对这样一个胆小如鼠、老实安分的华老栓,康大叔是不必存戒心的,否则,康大叔在华老栓面前一个一个地数一遍,那不显得太掉价吗? 在茶馆一节中,康大叔一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运气”本是名词,到了康大叔嘴里变成了动词,还带了宾语。康大叔没有文化,信口开河,乱用词语。只有这样,才符合康大叔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他说“运气了你”是错用,乱用,而在作者,则是妙用。康大叔为什么话说了半截就止住了呢?省略号省掉的是什么?“信息灵”是康大叔炫耀的资本,特别是在茶客面前,他更要显示自己的非同一般。但夏瑜是被秘密杀害的,消息是封锁的。康大叔为了骗取华老栓的钱,私下透露给华老栓这个“秘密”。康大叔得意地显示自己的时候,并没有忘形,于是话说了半句,他便敏感地把话止住了。这充分表现了他刁滑的一面。 四、对上坟的描写 小说的第四部分写坟地,两条线索至此融合。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相遇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那么巧就碰在了一起呢?表面看是一种巧合,但仔细分析就发现是有必然因素的。清明节是上坟的日子。华大妈之所以早早地来上坟,是因为她要回去照顾茶馆。这在前面有两处伏笔。一处是华老栓买药离家时,听到“窸窸窸窸”的声音,知道儿子想起来干活,便说:“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另一处是老栓买药回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这都说明茶馆要早早收拾好预备客人来用茶。那么,夏四奶奶为什么一大早就来上坟呢?作品中写得很清楚:夏四奶奶的儿子是犯人,是被官府杀的,夏四奶奶上坟不愿让别人看见,她认为儿子干了不光彩的事,丢人现眼。所以,她一大早就来上坟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