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普通人物是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写作题材,长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她饶舌好事、不拘小节、迷信无知,但这些缺点却让人觉得有一种纯真自然之美。我认为本文的核心语文价值就在于它精彩的人物描写,描写生动,且不乏趣味,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体味这样的语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字词,主要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 (2)体会文中生动趣味强的描写,复习巩固描写方法,领会描写的作用。 (3)整体理解课文,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4)把握作者的情感。 (5)了解课文先抑后扬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阿长这样的普通劳动人民性格中的纯真美。 (2)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生动趣味强的描写,复习巩固描写方法,领会描写的作用。 2、感悟阿长这样的普通劳动人民性格中的纯真美。 3、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生动趣味强的描写,领会描写的作用。 2、感悟阿长这样的普通劳动人民性格中的纯真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文意。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 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文意,初步品味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体味文中精彩描写。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还记得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故事吗?给鲁迅讲这个故事的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相关文学常识积累: 1、 课文出处《朝花夕拾》相关文学常识 2、 回顾作家鲁迅 (三)整体感知: 1、检察预习,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生字,解释生词,齐读巩固。 2、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课文不理解内容,师生共同解决。 预计有:“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 “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