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作为一种伦理学的原则,它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劳动实践培养起来的感情方式。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假说中,比较有影响的是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学说,这种理论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来的,达尔文强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各种族类的动物与大自然的环境之间发生了“物竞天择”运动,结果是导致优胜劣汰现象,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就逐渐灭亡,而适应环境的物种就得以生存、发展。人类就是在这种长期的竞争中逐渐演变为高级动物的;由此,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生存、发展的物种,是依靠什么力量?于是,生物学界又提出了另一个假说,补充达尔文的学说,即认为各类动物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种类内部是通过“互助”的方式来保存、繁衍和发展自身的,在难以想像的天灾地祸的恶劣环境中,物种间如果没有互助是难以抗衡灾难的。这种“互助”的假说,在达尔文的学说里已经采集了大量的例子。《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举了猴子、狒狒、鹈鹕、野牛以及狗等种族内部互助的例子,来证明一个发现:凡属于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相爱的感觉。而更加具体地如蚂蚁、蜜蜂,一直到各类哺乳动物,都有过互助发展种族的历史。由此推知古猿人、原始人、野蛮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里,也存在大量互助的生活特征,以此证明:人类的彼此间相爱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在长期集体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 在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但是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由于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压迫与斗争,其表现形式的残酷性把人类相爱的本能遮蔽住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连“爱”也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因素而遭到野蛮否定,以至于“文革”结束后人们不得不重新讨论“爱情的位置”和“爱是不能被忘记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当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也都有被金钱腐蚀为买卖关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仆被权钱交易所腐蚀,国有企业被雇佣劳动所腐蚀,知识分子被学术腐败所腐蚀,高雅艺术被大众消费所腐蚀,连温情脉脉的家庭、夫妻、亲子关系,都会在金钱腐蚀下悲惨解体,甚至人生最神圣的爱情关系也会在金钱的作用下堕落成变相的色情买卖。因此,重新发出爱的呼吁,在今天决不是多余可笑的。 爱是人类的美德,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爱都包含着善良的因素。人们常说要有一颗善心,这颗善心是爱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善心”就是对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爱护、去关心和体贴,不会恶意地去伤害、蹂躏它们。在这种善心中对生命自然会生出无限的爱意,去求得人的情感与外部世界共同建构起美好和谐的境界。具有爱心的人,其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温柔的。温柔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高贵的气质,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的力量有时能够变得非常强大,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也变成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无数次描述过爱的力量的作用和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统照曾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做《一笑》,叙述了一个小偷在狱中看到一个女犯人美好的、温柔的一笑时,意识到自己的邪恶,进而悔过自新的故事。这篇小说虽然带有浪漫的、乌托邦的空想倾向,但这种爱的、这种温柔的力量对于人心的感化作用是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的。只要一个人有一颗温柔、善良的爱心,他就会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