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次第,一个接一个。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物候学知识。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学,可能曾留意到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