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建议 一、通过本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处理就可以了。所以,重点还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但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说明事物时,作者经常举一些例子,列一些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说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等等。这些都可以适当地向学生点拨一下。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